听到这番话后,对于科考之事颇为了解的钟胡接口道:“应该不至于会有那么多,每个州的录取人数都是不一样的,咱们豫州人口众多,上面自然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提高我们州的录取人数,但是像并州那样地域狭小、人口稀少的地方,能够录取到九十个人就算很不错了。”。
“原来是这样,那按照你的看法,会试的时候大概会录取多少人呢?还有,殿试是不是还会淘汰一些人下去?”。李孝光恍然大悟地点点头,接着又继续追问道。
钟胡摇了摇头回答说:“我所说的这些都不过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而已,至于会试和殿试具体的情况,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也不敢随便乱说。就让伯昭代替你我去看一看吧。”。
小主,
陈明一直默默地倾听着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心中暗自思考着什么,直到师长提及自己,他才开口说话:“钟师生不逢时,孝光先生无心仕途,非不能也,即便是现在去参加会试,也能蟾宫得桂,雁塔题名。”。
二人知道他有意恭维,偏偏他又说在点上,因此皆是开怀大笑。
又与二人交谈许久,陈明才告辞离去。临别之际,两位老师依旧嘱咐他多下苦功,再接再厉,对其关切之意,可见一斑。
回来时,发现斜对门的老爷子正在劈柴,陈明与他打个招呼,便推门进了家。
没过多久,陈明中举的消息就在登封城中传播开来,要说这嵩阳书院也真是厉害,加上陈明,这次雍州乡试考中的举人有三分之一都是这里的师生,上次院试的“案首”江渚更是夺得了乡试的第二名“亚元”。
近日,一直有人登门拜访,或是登封城里的富商,或是有一定地位的缙绅,更有人提出想把自己女儿嫁给陈明做妾,不过在看到陈夫人那怒气冲冲的脸色,就止住了说下去的打算。
陈明一一将客人送走,发现对面的老爷子依旧在劈柴,不免心生疑窦,怎么连劈了这么多日还没劈完,见他院门敞开,便走了进去问道:“您是准备把冬天要用的柴都劈了吗?也不怕没烧完受潮了吗?”。
老爷子微微一笑,略显中气不足,道了句模棱两可的话:“我既怕她烧完,又怕她烧不完。”。
说完,便不再言语,继续劈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