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内容,大都是向主公禀报常山战事,详细介绍了双方军事调动与排兵攻防。
虽然密函内对主战权只字未提,但贾诩是何种人物,只看了开头,便知其意。
首席军师能看懂的信函,李信未必就不懂,只不过他对此事很慎重,一直未给与明确答复。
李信心中为难道:“文和以为此事如何处理?”
他不想心腹爱将失望,但又不敢在这个时候随意放权。
他只能向军师求助:“公明这段时间发来的密函,先生也略有了解...”
自从逢纪牺牲后,军中接收整理情报之事,大都转交由贾诩负责分析处理。
所以徐晃这段时间的来信,也大都被军师看在眼里。
甚至对于其中局势了解,贾诩是除李信之外,最清楚的一个。
他沉思半晌,低声道:“主公,南部战事,一直是公明将军在负责...”
“我等所了解的,终究只是纸面上的字符与数据,对于局势以及战机把握终究有所欠缺...”
说到这里,贾诩顿了顿道:“且徐将军,治军有方,统军沉稳,素来着重...”
“既然多番来信寻求主动,这便说明其心中,对于前线战局,已有把握...”
“主公既然命其为南部主帅,统御东南防线,心中理应有所决断...”
贾诩言语委婉,没有替主公做决断,但其中透露的含义不言而喻。
既然以付出信任,便是对其中能力的肯定,即已肯定,为何要犹犹豫豫。
既委以重任,为何还要凭多掣肘,这不是限制了统军将领的能力发挥吗?
亦如当初攻略并州时,郭图也是此番言论。
事实证明,徐晃确实有能力,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只是这次情况有些不一样!
当初徐晃只是紧守城池,但是如今却要太行战线的主动权,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李信面色变换不定,眺望南方山景,心中思绪万千。
他沉默良久,最终化作一句:“也罢,既然徐晃要主动权...”
说到这里,李信眸光闪动,最后化作一抹坚定:“给常山回信,让徐晃在忍一时,待漳河大营新兵训练完成...”
“一旦新营成军,东南战争,将由徐晃全权负责...”
“并且到时,我会从漳河大营,抽调二十万新兵归其统一调动,如何打,皆由其做主...”
“到时战事如何,老子一概不问,但现阶段,希望公明能有所理解....”
也没谈什么主动权与临机权,李信直言,等到新兵训练完成后,会直接将太行防线的所有权利下放,彻底交由徐晃负责,不留一丝掣肘。
但现在不行,漳河大营士兵,虽说基层架构已经完备。
但将士们之间,无论是关系配合,还是战阵演练,都存在不大不小的瑕疵。
所以这个时候,李信不敢直言授权,因为一旦放手,东南战场走向如何,便不是他这个主公能左右的了。
常山作为冀州主战场,背靠并州与上党为援,固守无虑。
若是等到万事俱备,在添漳河大营二十万新兵为助力,徐晃的胜算也能更大一些。
到时候李信也能安心,算是他这个做主公的,能给予徐晃的最后要求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