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到偏远之地的公子,其实更容易做出政绩。”
“也更能磨炼他们的能力。”
“朕对他们还是抱有不小的期望的。”
“当然,分封到富庶之地的公子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若是连续两年内治理不利,导致封地人口流失严重,百姓民不聊生。”
“朕亦会将其封地收回,并且让其前往边境戍边。”
“除此之外,朕每年都会命人前往封地进行考察走访......”
嬴政说出了一大串的举措。
那说的是头头是道。
听得一众大臣都有些发愣。
嗯?
所以......陛下你都想好了?
那你还问我们干啥啊!
......
随着嬴政的拍板。
一众大臣们,很快便根据成绩将每一位公子的封地给确定了下来。
楚地分了五位。
齐地分了两位。
燕地分了两位。
赵地分了四位。
魏地分了一位。
关中没有。
韩地也没有。
关中稳固,并不需要分封。
而韩地实在是太小了。
并且紧挨着关中,也没必要分封。
大秦统一天下之后,现在有三十六个郡。
所以每个公子都被安排到了不同的郡。
以当地郡的名义来封王。
比如楚地会稽王。
齐地琅琊王。
燕地辽东王之类的。
当然,他们的封地倒是没有一整个郡那么大。
而是以郡内的几个县为封地。
真要论起来,和郡守的权力相差不多。
——
在讨论完十四位公子的分封事宜后。
一众大臣则是开始期待起这太子之事来了。
他们可是都注意到了。
剩下还有四位公子没分封呢!
素有贤名的长公子扶苏。
虽然名声不显,但是能力亦算得上出众的公子高。
拜师了仙府的公子荣禄。
颇受陛下喜爱的少公子胡亥。
不知道陛下到底是如何打算的。
刚刚在分封之时。
陛下还说过分封出去的公子们,亦有可能成为太子备选。
那现在这四位留在咸阳的。
岂不是都是太子备选?
——
嬴政倒是也没让他们等太久。
在确定好如何分封公子后。
便将关于扶苏和荣禄等公子的安排也说了出来。
同时也把这他们的成绩告知了大臣们。
“剩下的几位公子,科举成绩皆是不错。”
“因此,朕打算将他们暂时留在咸阳作为太子备选。”
“公子高一百六十四分。”
不少大臣听后,不由得发出惊叹。
没想到这公子高平日里不声不响的。
竟然能考到这么高的分数!
刚刚嬴政所公布的诸公子的成绩。
最高的一个。
刚好一百四十分。
最低的一个甚至不满一百分。
只有九十六分。
而这公子高的一百六十四分。
直接和他们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所以让不少大臣颇为赞叹。
难怪陛下让其留在咸阳。
这公子高确实颇为优秀嘛。
——
大臣们赞叹未久。
嬴政却是念出了一个更高的分数。
“公子扶苏一百八十二分。”
淳于越听到后。
那叫一个心花怒放。
这公子高分数已经甩开一众公子了。
没想到却还是落后咱们扶苏十几分。
淳于越可是知道扶苏是如何作答策论的。
陛下既然给了如此高分。
岂不是意味着......陛下认同扶苏的想法了?
想到这,淳于越不免有些开心的笑了起来。
儒学复兴有望啊!
一众大臣则是神色各异起来。
长公子不愧是长公子,竟然考得这么高!
而李斯则是脸色有些不好。
“陛下竟然给长公子的策论,打了九十分???”
“就长公子那通篇儒学的策论。”
“也能得九十分???”
李斯作为公子评卷人之一。
虽然没有参与策论评改。
但是他还是粗略看了看公子们的策论的。
他觉得最不可能得高分的。
就是这长公子了。
公子高的策论明明比长公子扶苏强多了。
结果二者的分数竟然相同。
这让李斯颇为担忧:
陛下......不会真打算重用儒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