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现在正是国朝急需人才之际,必须提前把这些人提拔起来了。”朱元璋说道:“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先弄一个内阁和六部的人员变更方案。”
说罢,华英雄也认为很合理,因此拿出七卿年表,开始跟朱元璋一起边对照,边拟定新的人选。
终于,名单初步拟定完成,不过事关人事任免,始终无法跳过吏部。因此,次日,朱元璋把名单单独交给吏部尚书詹徽,让他在吏部中对这个名单进行讨论,若有不合理之处,或者有其他提名的人选,要尽快上奏疏汇报。
就这样,内阁的这套机制,第一次出现在官员面前,而这对于以詹徽为首的六部官员来说,却并非是一个好消息。尤其对于他们吏部,一旦内阁成型之后,吏部关于官员任免的权力,就会大幅削弱。虽然身为吏部尚书兼任左都御史,詹徽还有监督弹劾百官的权力,但是按照方案中的说法,对于官员的考核机制,将独立于御史台之外。也就是说,吏部目前的权力,将会被稀释掉大部分。
同时,内阁的体制规定,正四品以上官员不能进入,那么身为正二品的尚书,自然就无缘了。除非彻底放弃尚书的地位和俸禄,否则内阁的巨大权力就跟詹徽他们无缘。但是皇命不可违,詹徽还是只能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对名单进行了优化,此事也随着吏部的官员,在朝堂上传开了。
很快,朱元璋就在朝会上宣布了新的行政架构。鉴于将有一批年龄较大的官员逐渐退出朝堂的权力中心,朱元璋为了安抚,也适时地给出了一些荣誉称号。比如冯胜和傅友德,跟历史上一样,被封为太师。而蓝玉,按道理,以他的战功和外戚身份,搞个太傅的头衔应该没问题。不过老朱出于恶趣味,也出于暂时打压的考虑,还是跟历史上一样,只给了他一个太傅的头衔。不过这次蓝玉倒是没吵也没闹,他清楚,自己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詹徽这边就比较惨,还是只混到一个少保。但在老朱看来,给他这个头衔,让他继续待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算很体面了。不然像历史上那样,卷入蓝玉案而被诛,才是真的惨。就在他面临人生中最大变故的这个时候,暗中潜伏的新的黑暗力量找到了他。
经此变故,詹徽内心中潜藏的那些念头被激活了。正巧,由于新政颁布,朝堂一时间人心惶惶,而新的权力中枢内阁,里面的人都是些小年轻,又在皇帝眼皮底下工作,原来那些官员难以找到门路。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去找名义上仍是百官之首的詹徽。如果是过去的詹徽,一定会回绝这些官员的请求。但是现在,詹徽认为,他只有联合朝中大量官员,向朱元璋施压,才能保住自己的话语权,同时身为直隶出身的官员,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代表淮西一带,跟逐渐崛起的江浙系官员相抗衡。
于是,詹徽对于向他投石问路的官员,皆是来者不拒。很快,上奏疏痛陈新政之害的官员不胜枚举,而御史台那边,弹劾内阁中的阁臣各种不法行为的奏疏也纷至沓来。
“陛下,内阁首辅杨士奇求见。”金公公禀报道。
现在有了内阁,爷孙俩的很多时间就空了出来,有时间考虑一些长远的发展。现在他们就在讨论扩大钢铁生产,进而利用钢铁和水泥的产量,重新修建官道的事宜。
“传!”朱元璋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说道。
很快,杨士奇进入到谨身殿内,行了一个大礼:“微臣参见陛下,太孙殿下!”
“平身!”朱元璋说道:“杨爱卿有何事?”
“陛下,最近内阁收到很多非议新政,弹劾阁臣的奏疏。微臣不敢专断,还请陛下定夺。”说完,杨士奇使了个手势,三个太监分别抱了一大摞奏疏走了进来。
见这阵势,朱元璋一阵头大。他想过新政会有阻力,没想到这些官员不是背地里搞,而是直接蹬鼻子上脸了?
“先放这里吧。”朱元璋命令道:“杨爱卿,就简单说说,都是谁上的这些奏疏。”
“朝中各部官员,以及御史台的官员,都有上奏。”杨士奇说道:“以微臣之见,这些人中,有不少人在这次新政中,地位并未受到多大的冲击。或许,此事是背后有人指使。”
朱元璋和华英雄对了对眼神,对于此事已经有了些眉目。
“行了,此事俺会处理,杨爱卿辛苦了,先退下吧。”朱元璋说道。
待杨士奇离开,华英雄说道:“之前锦衣卫就有报告,说詹徽今日来有所异动。”
“看来八成就是他了。”朱元璋说道:“俺待他也算不薄,他这又是何苦呢?”
“以詹徽的性格,不像会如此行事之人。之前我出现的时候,其他几部尚书都颇为谄媚,只有詹徽能沉得住气。”华英雄分析道:“自从藩王回京之后,我们行事比较顺利,会不会又是黑暗力量在暗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