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要紧的是,夏日凉爽,冬日聚暖,往里面来坐着比在街上舒服。
带头做工的便是张叔,小石头,崔阿爷那一批人,用料实在,工期也快,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搞定了。
十月不到,贺春街上的崔家食肆重新开张。
这一回,崔大牛和张小苓夫妇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家,张婶,罗娘子,还有三个帮工小娘子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用心做着事情,而大石头也成功的收了四个性子活络的“小帮闲”,几人没事就在店外面吆喝生意,所以用车水马龙,日进斗金来形容食肆,已经不为过了。
至于素斋饭的那间食肆,崔粥不打算动。
说到底,整个县城里能茹素的人满打满算也就是那么多,再扩张也无用,因此把餐食做好,最要紧。
不过因为名声打出去了,所以崔粥的素斋饭食肆还接了两回寺庙超度大庙会的素饭供应,虽说没怎么赚钱,但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她也还是愿意做的。
至于丝帛店,王锡兰日夜研究,还真让她研究出一种水火不浸的布料来,只是这种布料造价不便宜,若是以她们的能力既不能量产,也不能卖出多少去,于是她干脆拿着这布料就找到了荣轩园谈判。
沈管事看了一下崔粥送来的布料,亲自试了试,人虽然看着镇定,但实则心中已是涛浪。
“崔娘子,这事我做不了主,还得往上报才行,不过你放心,能不能成我都在年前给你消息,绝不让你空等就是。”
“多谢沈管家帮忙引荐了,若是能成,我不会忘记沈管事的。”
沈管事笑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
于是收下了那布料,转而就送到了老夫人的面前,经商多年,荣轩园什么生意都做,布料便是其中一种,但是她们从来都是以华丽名贵的布料为主,主要做的就是权贵人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