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名声初显

良久,金忠挺身而出,拜倒在地,奏道:

“陛下,此前盛庸已然辞去官职,如今仅余爵位在身。陈瑛所奏虽暂无确凿实据,然其言辞凿凿,亦不可全然忽视。陛下不妨暂且先夺盛庸爵位,令其闭门思过,以观后效。”

朱棣见其余众人皆缄默不语,未作表态,只得微微点头,旋即切入今日的核心议题:

“此前山东蝗灾,世子遣王珏前往救灾,其所提驱蝗灭蝗之法诸位中的大多数想必已经看过。如今灾情已过,陈寿上奏称王珏之法效果显着,请求朝廷对其予以封赏,世子亦上书请论王珏靖难之功,与救灾之功一并行赏。诸卿以为,该如何对这王珏进行封赏,方为恰当?”

杨士奇、解缙、黄淮、胡广、杨荣、金幼孜、胡俨身为内阁官员,皆已细细审阅过陈寿与朱高炽的奏章,对王珏在山东赈灾过程中的卓越功绩自是心知肚明,然对其靖难之功却知之不详,故而一时之间皆难以即刻发表见解。

黄淮眼珠轻转,思索片刻后起身拜道:

“陛下,此子在山东的救灾之功,臣等已然明悉,然对其出身来历、所学所悟以及品行才学等,尚不明就里。金侍郎久随陛下左右,想必对那王珏颇为熟悉,还望不吝赐教,为臣等解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今日特意召金忠前来,正有此深意。目光转向金忠,和颜悦色地说道:

“金忠,你且为诸位爱卿好好讲讲王珏之事吧!”

“臣遵旨!”金忠应了一声,随即侃侃而谈:

“这王珏本是北平的寻常百姓,亲人在李景隆围攻北平时,为守城而英勇战死。世子见其虽年少却颇具督导分析之能,慧眼识珠,将其招致麾下作为幕僚悉心培养,后又蒙道衍大师垂青,收入门下。

靖难之役期间,王珏尽显其非凡才华,先是改良火药,于守卫北平的关键战役中立下功劳。其后又研制出酒精、脱脂棉等物,并大胆提出改善军中伤兵营环境,提出用酒精棉配合伤口缝合之法救治伤兵,此举极大地降低了燕军将士的阵亡率,令他在军中颇有声望。

此后更是屡屡参与军中机密议事,为陛下南下的战略布局出谋划策,还创制出新式火器,改良火枪营阵型,使得燕军战力大增。虽说并无上阵杀敌之赫赫战功,但其在靖难之中的功绩亦不容小觑。

最为关键者,此子尚年少,如今还未到弱冠之年!”

众人闻言,皆惊愕不已,未曾料到王珏如此年轻竟有如此多的壮举与成就。

此时朱棣又笑着补充道:“不仅如此,这小子还研制出大蒜素,于危急时刻救过皇后的性命。于农耕之事亦颇有创见,他所提出的改进农耕之法已在北京施行,近两年北京粮食产量得以显着提升。还有那尚在探索中的杂交育种之法,虽说目前暂无显着成效,然若真如他所言,日后必能培育出高产作物,福泽万民。近日听闻他在石炭之上亦有所发现,当真是个奇才。”

众人愈加惊叹,此时黄淮问道:“敢问金侍郎,此子品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