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灾频发

其一乃是通过政策引导。官府组织人力灭蝗,并制定捕蝗奖励制度,以激励百姓踊跃参与。百姓每捕获一定数量的蝗虫,便可获得相应的赏赐,或为粮食,或为钱财,以此激发民众灭蝗的积极性。

其二是进行类似后世的生态防治。例如开垦荒地,减少蝗虫滋生之地。因蝗虫偏好于荒草丛生之处产卵繁殖,若将荒地开垦,使其变为可耕种之地,便能破坏蝗虫的繁殖环境,从根源上遏制蝗灾。

其三则是开展农作防治,鼓励农民种植蝗虫不喜食用的作物,如芋头之类。如此,可减少蝗虫对粮食作物的破坏,保障百姓的收成。

然而,山东刚刚历经饥荒,民生凋敝,百姓们尚在温饱线上挣扎,又何来力量去组织起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

朱棣对此亦是眉头紧锁,苦无良策。大明境内连连遭灾,难道真的是上天对他的警示或惩罚?朱棣自是不信这些虚妄之说。

他忽然想起道衍的弟子王珏,暗自思忖:“那小子颇具奇思妙想,说不定能想出应对蝗虫的绝佳办法!”

随后,朱棣即刻派人向北平传旨,向朱高炽通报山东、河南两地的蝗灾详情,并责令其召集人手商讨赈灾之策。朱高炽接获消息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应对之法。

北平因未受太多饥荒波及,王珏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经营,焦炭和煤焦油的工坊已颇具规模。自温度计研制成功后,工坊的生产规模更是迅速扩张。这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焦炭和煤焦油的大量产出,亦开始对北京的相关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推动。

考虑到周边地区爆发饥荒的状况,王珏与二狗、陈妍商议后决定暂且搁置酒楼和肥皂工坊的扩张计划。他们打算集中这些资金全力发展以焦炭和煤焦油为核心的产业,力求在工业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为保障工人们生产时的安全,三人经商议后决定筹建一个口罩工坊,大量制作口罩以满足西山煤矿和自家工坊的需求。与此同时,为拓宽煤焦油的应用领域,二狗和陈妍还决意寻觅制墨匠人,计划开设制墨工坊,探索煤焦油在制墨工艺中的创新应用。

而王珏则着手筹备制作沥青,并计划将沥青应用于道路建设之上,期望以此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贸易,而且也可以由此组建出一支专门铺设道路的工程队伍,开始催承包工程的探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