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持久战

佣兵1929 山有意 1132 字 4天前

直到四年之后,也就是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民国最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先生,于1937年出版的军事论着集《国防论》中阐述的对日战略,开始系统描述持久抗战的方略。

归纳起来有三:

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

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

第三,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蒋百里先生虽然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早逝,但中日的战争发展进程,恰恰按照他的预料进行,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

而且他在逝世前不久发表的文章中,更掷地有声地提出了今后中国对日战略的指导方针——“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同它讲和!”

百里先生已经预见到,中日战争必然是残酷而持久的,而中国由于与日本在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战争初始也必然会节节败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会丢失大量的国土。

但是,我们就是不跟你讲和,就是不跟你谈判,就是要拖死你。

而校长和民国政-府在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中,虽然也有过彷徨,有过动摇,但一直遵循百里先生的战略方略,将日本拖进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逼得它最后只能转向东南亚跟英美开战,最终导致失败。

但是,在《国防论》中,百里先生只是讲到持久战的方略,但是并没有说明中国为什么会取得最后胜利的理论依据。

只有到了抗战爆发一年之后,共和国的缔造者,那位伟人老人家,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战胜日本的条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