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二郎,你要不要去看大夫?】

两人相交多年,韩桢很清楚刘勇的为人。

任职都头时,干过不少欺压百姓、敲诈勒索之事,为私盐贩子保驾护航,收取分红,那都是家常便饭。

作为一名胥吏,这也是他谋生,养活一家老小的唯一手段。

同时,刘勇心底还存着一些良知和底线,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会对孤寡老弱额外照顾一些。

人就是这样,拥有着两面性。

最难得的是,刘勇有自知自明。

当个一县县尉,便已经到顶了,再高的位置,没那个能力。

强行为之,反而是害了他。

念及此处,韩桢点头道:“既如此,你便留在临淄县罢!”

“嗯。”

刘勇笑着点点头。

转过头,韩桢看向常知县,吩咐道:“临走前我会给县衙库房留下五十万贯钱,这笔公款不用省,该囤粮囤粮,该修路修路。”

临淄县如今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加上连月大旱,粟米收成铁定会受到影响,到时别说收秋税了,官府说不定还要发放救灾粮,好让百姓熬过冬天。

但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便好了。

要知道,单单是这两个月,在韩桢与常知县的努力下,周边农村的百姓开垦出了数万亩荒田。

再加上小东河下游的千亩水田,不求明年风调雨顺,只要不遇到大灾,便能迎来一波大丰收。

闻言,常知县顿时大喜,抚须笑道:“县长当真是及时雨,周边村落的道路年久失修,如今天气干旱倒还好,可到了雨雪天气,便泥泞不堪,人畜皆难通行。有了这笔钱,吾便能广招民夫,以工代赈,一举两得。”

至于贪污……

如今,他早已经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敛财了。

就在前几日,朱吉送来了八月的分红。

足足价值八万贯的白糖!

关键是,这笔分红拿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何需再提心吊胆的去贪污呢。

韩桢点头道:“你看着办就行。”

常知县的能力毋庸置疑,处理民政是一把好手。

又聊了几句,交代了事宜后,韩桢起身离去。

临出大堂时,韩桢忽地顿住脚步,转身拍了拍常知县的肩膀,意味深长道:“高托山坚持不了多久,最多两个月,西军便会南下。”

说罢,韩桢大步出了县衙。

刘勇眨了眨眼睛,面色茫然,他不明白韩桢为何突然要说这样一番话。

但常知县却听出言外之意。

西军南下,往哪来?

自然是山东。

届时,韩桢势必会趁势起兵。

方才这番话是在提醒他,留给他思考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个月,是去还是留?

……

……

相比起前段日子,小王村又有了些变化。

首先是多了数条宽大的水渠,将数百米外的河水,引到村子各处。

既方便灌溉农田,也方便了生活用水。

毕竟,整个村子只有三五口水井,而人口却暴增到了七八千人。

这么多人,水井自然不够用。

其次,便是集市更加繁闹了,商铺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冒出。

细数之下,足有十八间。

而早晚摆摊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繁闹程度丝毫不输于县城中的东西市子。

数道滚滚浓烟,如同一条条黑龙,直冲天际。

田间随处可见辛勤劳作的农夫。

如今大旱,粟米每日都要浇水灌溉,否则就过上两个月,就真的颗粒无收了。

更何况,还要开垦荒田。

开垦的荒田,三年免税哩。

严格意义来说,小王村已经不能算做村,而是镇。

事实上,常知县也有此打算。

今日与韩桢闲聊时,便提出建议,将小王村设为镇,以镇辖村。

古时的县镇便是这么来的,比如某个县城遭了水灾,没法子住了,一众官吏便将县衙搬迁至下辖内某个人口密集的镇子上,然后进行上报。

时间一久,这个镇子也就变成了新的县城。

原本往上数几百年,临淄县还是整个山东的经济与政治中心呢。

结果,随着时间与政权的更迭变迁,没落成了青州境内一个不起眼的中县。

下午,是一天中集市最清闲的时刻,不少店铺都关了门。

位于集市位置最好的杂货铺子,同样大门紧闭。

只是若凑近些,隐隐能听到一声声小猫般的呢喃。

“你……伱这死鬼,到底……积攒了多少火气,怎地这般猴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