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穆看的明白,杨国斌也没眼花,淡淡地问道:“太师怎么说?”
听他问起范泰的态度,王钦叹口气回道:“太师什么也没说,下官说起这事,太师就将话题岔开,不是介绍他的新茶,就是说起游园的事。”
王钦无奈,他去请教两件事,“皇上是否警惕陈恪了?”和“太后敕封三女藏着什么玄机?”
可范泰却什么都没说,带着这颗失望的心来到杨府,见曹中襄也坐在这里。
曹中襄和他的想法不同,他对这两件事的兴趣不大,感兴趣的是他能担任什么职务?
他看好吏部尚书这个位置,但吏部左侍郎苏林出身直秘阁,原是刘太后的亲信,现是李祯的亲信,他就别指望了。
于是将目光盯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来找杨国斌走门路。
可杨国斌的心里苦啊,他是枢密副使,正二品官员,比原来的从二品御史中丞确实高了半格。
但他在枢密院只是四把手,排在张勇、郭昌之后,只负责军纪司。
他憋屈,当过御史中丞就让他抓军纪吗?
杨国斌不满,也不想在枢密院干了,眼光盯在监察院和大理寺身上。
他觉得监察使使最适合他的,可风声出来了,李祯欣赏包拯,刘太后说“善”。
杨国斌的目光只能盯在大理寺卿身上,据说这个位置的权力很大,掌管全国的审案。
但他有竞争者,据说刑部尚书顾时也盯着这个位置。
他有谭远忠说话,可自己有谁说话,曹穆吗?这位在战场上杀伐果断的大将军,这时走路都要抬起脚仔细看看地面,生怕踩死一只蚂蚁而被御史弹劾。
他不能指望曹穆,何况他与曹穆的关系很一般。
他也不能指望范泰,这位一品太师除了喝茶就是睡觉。
他还不能指望谭远忠,这位曾经的右相不踩自己一脚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面对这种局面,他就想着向李祯毛遂自荐了,还怕李祯认为他不要脸。
就在这种状态下,他不关心王钦关心的两件事,李祯和陈恪打破脑袋也与他无关。
而曹中襄也不关注王钦关心的两件事,但王钦说话却提醒了他,低声问道:“下官与林毅之的关系尚可,去找他能帮忙吗?”
林毅之是户部尚书,因为找了一个好女婿,这位置就像铁打的一般。
但也因为这个好女婿,他再上一步的可能性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