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新的目标

这还是陈恪的特点,他不推荐可不代表没想法,他不说话就是没意见,否则会说:“我不了解此人。”

而他不说话,包拯就定下推荐的人选,再问一个问题,“监察使进内阁吗?”

陈恪又不说话了,心里却升起一个想法,向包拯提个建议如何?“制作龙虎狗三口铡刀吧。”

但这个想法也是一闪而过,监察院没有铡人的权力,这项权力在最高大理寺,而各路、府、县设立的大理寺只有判刑的权力。

这是行政、军事、监察、判案四权分立的局面,好在他没想将大理寺改名为最高人民法院,这个念头只能一闪而过,听包拯询问监察的一些原则和细节问题,知道包拯又明白了。

两人正说着,仆人来报:“有两个倭人前来拜访大人,一人叫横山忍,一人叫松鹤仁。”

听到这两个名字包拯笑道:“你的名气够大,竟已传到倭国去了。”

说完这话见陈恪的脸色沉了下来,包拯立刻端起茶盏喝茶。

而陈恪沉吟一下缓缓说道:“告诉他俩,就说我在会客,留下地址在客店等待召唤。”

这席话让包拯诧异,陈恪向来讲究礼仪,纵然面对一个乞丐也是客客气气,对两个倭人缘何说出“等待召唤”一词。

包拯不解,仆人也不解,听陈恪继续说道:“对他俩不用客气,说话时抬起下颚两眼朝天。”

听这声吩咐,仆人眨眨眼,转身走出门去。

而陈恪转脸看向包拯,沉声说道:“我会安排一些人去找这两个倭人挑起事端,等他们打完架,被巡捕抓进府衙,公可不问是非,先将他俩的屁股打烂再说。”

这个安排让包拯眨眨眼,低声问道:“为何?”

陈恪郑重说道:“倭人反复无常,心性极其残忍,畏威而不畏德,欲要用之,先挫其锐气。”

听其言包拯更是不解,低声问道:“你要用之。”

陈恪笑道:“能不能用先打一顿再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他有自己的目的,这段时间他就在找事做。

这里涉及一个权力分配问题,朝廷改制他只负责出主意,不去具体操作,这是避免私心作祟的最好办法,也是保身的不二法门。

而在对外方面,陈恪从来就没将律国和河西走廊当作外国,连吐蕃和西域都是国内的事。

涉及国内的事就要因势利导一步步来,民心为上,急不得。

李祯接受这个策略,自会安排给相关官员,然后就发现他挺闲,还说他出个主意就没影的抱怨之语。

所以他不能闲着,正在给自己找事做,横山忍和松鹤仁的突然出现让他放眼国外。

想到倭人他就想到了琉球,突然发现自己弄错了,当初想着被流放要去的琉球应该是台湾,而那座岛才是琉球。

这是历史书出现的问题,当初东吴派出船队登上台湾,国人就一直称呼台湾为琉球,而事实是台湾就是台湾、琉球就是琉球,都是华夏的领土。

想起琉球他就想给秦烈写封信,告诉他先别忙着赚钱,在自家的岛屿上建立两个海军基地非常有必要。

如果需要,他会亲自率领舰队出征,华夏的领土一寸都不让。

想起这个责任他就想起改制中存在的漏洞,海上力量的指挥尚未形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