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崔煨一脸笃定地回答道:“会,他肯定会收留咱们的,但估计会把咱们安排成抵挡清军的盾牌。”
听到这里,人群中的毕小财立刻反驳道:“那还不如去投靠马岱呢!给马岱马统领当先锋或者盾牌也好啊,毕竟怎么说都是自家人,可那马总门主说到底终归是个外人。”
崔煨却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话虽如此,可问题是马统领那边有没有足够的粮食能养活咱们这么多人?咱们要是一股脑全涌过去,恐怕他也不好处理啊!”
假如这番对话被马岱听见了,他定会毫不犹豫地回应道:“谁说我不需要人手啦?甭管来多少人,我统统照单全收!如今不论是军队建设、开垦荒地、铸造兵器,还是开采矿石,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呀!”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任老六终于发声了:“既然这样,那咱们索性就朝着北方的庆阳府一带撤退吧,此地有个董志源的地方,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之说。说明此地非常适合发展,因此我们也不去投靠马总门主寄人篱下,也不去千阳使得马统领左右为难,就去庆阳府董志源这个地方,诸位以为如何”
面对眼下这种情况,众人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点头应承下来。
于是,这支队伍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般,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前往庆阳府的征程。
一路上尘土飞扬,旌旗飘扬,那雄壮的气势仿佛能冲破云霄。
途中,他们遭遇了众多流离失所、面黄肌瘦的百姓。这些可怜的人们,或拖家带口,或孤身一人,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和无助。
起义军们见状,毫不犹豫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地邀请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一同前行。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进来,原本就颇为壮观的队伍愈发庞大起来,一眼望去简直望不到尽头。
然而,人数的急剧增加也给这支队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为紧迫的便是食物和水源的供应问题。
由于人数众多,原有的储备很快便消耗殆尽。尽管如此,大家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幸运的是,在这漫长的路途之中,有一些村庄听闻了起义军的义举,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补给。
当然,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自愿”补给背后,是起义军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们采取了强硬手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将地主们囤积的粮食和水源夺过来,分配给那些饥肠辘辘的难民们。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激进,但在当时那种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却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