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王一行人临时变更目的,将矛头改向了‘清丈土地’上,这件事所有人都没预料到。
以至于赵策英等人在永安的指点下,轻松的取得了对于江淮一带土地人口的真实信息。
在江淮地界的地方官府和乡绅士人还没寻摸过味来,桓王赵策英带着顾廷烨等人撒丫子离开了此处,往两浙路接着‘巡盐’去了。
也正因为没有在江淮一带引起太大的冲突和问题,以至于不论是朝廷内,还是地方,都对前来巡盐的桓王等人掉以轻心 。
他们多是在盐务方面竭尽所能阻拦、干扰众人的巡查方向,却忽视了整个队伍中,已经销声匿迹的盛长柏、梁晗二人。
在这样一明一暗的相互掩护中,桓王赵策英一行人不负众望。
而为了更好开展这项工作,韩明在朝廷内,也是下了血本。
在借口‘整改财政’的问题上,韩明与旧派产生了分歧,以至于这口又圆又大的锅拍在了为其摇旗呐喊的王介甫、吕好卿身上。
王介甫直接改判江西,被贬地方。
而就算是自己的亲孙子,只要是政见不合,吕老爷子也是下手不轻,直接将吕好卿贬谪衡州,去荆湖蹲点去了。
而这恰恰是韩明的计划一部分,有着江西本地人的王介甫,和在岳麓书院读过书的吕好卿帮衬下,桓王等人清丈土地的工作突飞猛进。
从江淮、两浙、福建、荆湖、两广、川贵、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桓王一行人绕了整整一个大圈,最后从京东西路返回京畿路。
这一大圈从永兴元年(嘉佑八年)七月底,一直持续到治平二年三月春,整整一年零八个月。
这在韩明看来可谓行动迅速,进展喜人。
毕竟能在将近两年之内将全国大部分主要土地清查清楚,这实在效率惊人。
当然这里边主要也是盛长柏、王介甫等人的功劳和建议。
他们强调对于当地土地清查工作必须要因地制宜、以及和当地普通百姓结合推进,如此一来,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通过盐务彻查的大方向,桓王赵策英等人顺势将各地鱼鳞册纳入手中,更好的开展清丈工作。
所谓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
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依照仁宗朝旧有的《天圣年鱼鳞册》,桓王赵策英等人再次清丈土地,并编纂了新的《治平年鱼鳞册》。
而到了后期,也就是治平二年初,基本上这项工作已经被有心人揭露了出来。
守旧派知道这事儿肯定是英宗皇帝默许的,但是又不能直言不讳的针对官家,最后只能落到了韩某人的头上。
这让韩明遭受了无数朝野之辈的抨击和诟病,认为这是存心不良、祸害社稷。
而韩明也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表示‘怎么滴?!有能耐你们就嫩死我算求!!!’
如此一来,以台谏为首官员基本就是三天一小谏、五天一大谏,呈上的文书全是参韩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