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地产拍卖2

在古代,世家大族间的往来多基于利益考量。垄断,向来被古人视作最为暴利的营生,从车马行到酒楼,但凡与衣食住行相关的产业,这些世家大族都想揽入囊中牢牢掌控。

江夏堂黄氏,彼时不过是个落魄之族。堂上无官员任职,府中也少见诗书雅韵,毫无根基可言。在平常时日,这样的家族卑微如蝼蚁,轻轻一捏便会消逝。

拍卖会场里,酒桌依次排开。楼上坐着七大世家,楼下则是其他士族。待拍卖结束后,黄家便大摆宴席,宴请各家士族。

黄家新近获得了两大笔产业,一是城外的千亩荒地,二是名下位于尾街的三排共一百二十七间商铺。众人只叹黄家时来运转,竟有这般好运气。

那片被黄家以几百两银子拿下的荒地,土地贫瘠,杂草丛生。经过半年的打理,也只能种植些马草。黄家便在那里搭建了畜棚,养起了牛马,平日里就靠着割马草来喂养牲畜,待到马匹长大就卖了赚钱家用。

此时,七大世家的代表围坐一处,正热烈讨论着朝廷近况。一会儿谈及何处又遭鞑子掠夺,一会儿又说起哪里出现了奇珍异宝、铭文古董。

博陵崔氏的主事崔真,突然挑起话题,朝着正在悠然抿茶的赵郡李氏李守素发问:“我说守素兄,这黄氏一族,我此前从未听闻。您素有‘行谱’之称,对天下氏族了如指掌,想必这黄氏一族的过往,您也知晓一二,不妨说来,让在座的各位一同品品。”

在士族之间,家讳出于德行,不可随意调侃,别家家族过往岂能让他人调侃。若是高门大族之间,或许还能稍作玩笑,但若是普通百姓曲曲,这般调侃可是会获罪的。

李守素闻言,轻轻咳了两声。他近来身子愈发孱弱,此次来参加拍卖,也只是走个过场。他瞥了一眼话多的崔真,缓缓说道。

“这是江夏堂黄氏一族的分支,祖上乃是春申君,如今落座于江夏郡。其家族曾出过汉丞相黄霸、太尉黄琼。黄琼之父是黄香,黄琼之子四代为官,后来因得罪董卓惨遭诛杀。隋炀帝乙丑科进士第一的黄凤鳞,今年已有七十二岁高龄,之前在弘文馆担任编撰,还曾任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等职,如今因身体抱恙,已然告老还乡。”

崔真接着追问:“那也算是不错了,好歹是个五品上的官职。那他们家族还有其他官员在朝堂任职吗?”

李守素思索片刻,回应道:“还未曾听闻有人提及,或许有些担任吏职的族人吧。”

崔家的崔民干,身为中央官,被封为博陵郡公,还加封了上柱国;崔敦礼担任中书舍人兼兵部侍郎。这两位可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更不用说崔家还有其他族人在各处任职。

陇西李氏的李靖,范阳卢氏的卢承庆、卢承业兄弟二人,荥阳郑氏的郑善果担任刑部尚书、民部尚书,官居正三品,郑元璹担任太常卿,同样是正三品,太原王氏的王珪,身为四大名相之一,如今在朝堂上担任礼部尚书,封永宁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