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安民策

“一文钱三斤,只够高粱面和工钱,其余白送。”

郑长治立马不吱声了,他也知道朝廷采购粮食最便宜的都得几文钱一斤,去年查出来的梁家贪墨案,粮价是最明显的一环证据,今年管控的特别严,经手的人基本没有油水可捞。

这东西这么便宜,难吃就难吃吧。

“你能提供多少?”

容棠默算,一亩地平均三千斤甜菜,熬完糖剩的干渣子顶多三百斤,高粱面两成,干菜碎一成,顶天能出四百斤吧。一千三百亩甜菜,最多能出五十二万斤。

“四千石吧。”

不到一百八十两银子,够五万人一个月饿不死,郑长治抿着薄唇,当算出这笔数字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的心都通通跳,这些钱甚至都不够他们去大酒楼吃一顿山珍海味。

原来穷苦百姓的命这么不值钱。

“当然,人不可能只吃这一样,所以其他粮食也是必须的。我这里已经算是解决了一部分缺口,按照原先咱们计划的比例,地方上负责三成,朝廷拨付五成,自己解决两成。当然,我这里不可能一次性到位,全部出来需要两到三个月。”

郑长治长呼了一口气,“你在想想别的办法,做一些更便宜,更饱腹的干粮吧。听着几万两银子能买不少粮食,光是运送消耗的,就要比灾民实际需要的多两倍。”

但这显然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容棠能做的便宜,是因为甜菜榨过糖了,经济价值利用的差不多,剩一点渣子,他也无所谓赚不赚钱,白送也愿意。但别的粮食再怎么利用,成本都在那了,反而要加上工时费,不划算。

“其实我觉得不一定要给灾民准备够吃一年的口粮,人到了地方之后,也可以适当利用当地资源换取日常所需。灾民也未必都赤贫如洗,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官府安置灾民也不必事事全包,不然养出惰性反而不美。”

他的话渐渐引起署衙大小官员注意,都围拢过来仔细听。

容棠清了清嗓子,“在一片不毛之地建一个新的城池,将是一个巨大的,长久的工程,难道都需要朝廷一两一两的持续拨款拨粮吗?赈灾的意义不仅仅是养活灾民,是让他们有谋生的手段。这个时候,干活换取粮食就是一种手段,这叫做以工代赈。还有一种,刚落户的人需要房子,没钱建造,可以申请官府贷款,视情况无息或者低息,签订合同几年归还,这叫做赈贷。就像郑大人之前说的,愿意落户西北的,朝廷按人头免费分发一亩地,这一亩地需要种子吧?也可以借官府的,第二年双倍返还种子既可,可以一次性返还,也可以分期返还,不让农户为此造成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