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夜。
中秋节宫宴后。
晏存被皇帝叫走,接到密令,督查近年来所有经二皇子手的案件。
晏存没问缘由。
目前,他是皇帝的人,皇帝让他干啥他干啥。
多说多错。
即便不问,他也知道原因。
太子李世淼爱戴百姓,半月前于东宫遭遇刺杀,皇帝怀疑是老二想取而代之。
老大李世淼心性柔软,非常善良,而且考虑事情比较周到。
只是……若以帝王的标准来看,心肠过于柔软。
老二李世森做事只求结果,不拘手段。
大臣与百姓对他的评价都是冷酷无情。
这二人年纪相仿,俱是二十四五岁的年纪,最近经常一起学习做事。
只是老二争强好胜,总暗暗与太子较劲。
平日里相互攀比就罢了,竟然连赈灾的粮款都胆敢动手脚。
二皇子着实是有些狂妄了。
皇帝认为得敲打敲打。
顺便例行考验一下晏存。
晏存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将这事儿办得漂漂亮亮。
提出符合皇帝心意的惩罚,并替皇帝背了锅。
二皇子喜欢敛财,他便罚了二皇子手中的钱。
大皇子喜好体察民情,他便提倡禁大皇子的足,以硬其心肠。
将对二皇子的督查结果上报皇帝之时,他一并交给皇帝一样东西。
“皇上,臣行督查职责,于二皇子府上发现一则陈年旧信。写信人身份敏感,微臣以为,此事大有蹊跷,便擅作主张,以公务之由将信带了回来。”
那信是晏存自己写的,而且还故意做旧。
就为了能确保误导皇帝的想法,让皇帝误以为他家二皇子和前朝国公府的人有关联。
皇帝拆开那封,看了良久。
得知晏存并没有看里面的内容,他便让晏存当做什么都没有看到。
信中提到的那些东西,真假掺半。
老二恐怕是被人给利用了。
前朝国公府的事,皇帝知道实情。
关于国公府的覆灭,他是见死不救还从中分了一杯羹的那批人。
那杯羹,成为他坐上龙椅的关键。
晏存的身份,他也知道。
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恰好,这是一个机会。
在皇帝看来,这是一个考验晏存的机会。
由此,晏存又被老皇帝委以重任,让他去查多年前艳家的事情。
皇帝当时的表情,和平时没什么不一样。
只是眼尾的弧度略微上扬半分,是一种微妙的戏谑。
如果不仔细看,怕是无法发现他眼神的变化。
晏存一直低着头,没看见。
林小暖看见了,但她压根不在意。
这位年过半百的帝王,在外始终是一副儒雅随和的模样,只有像晏存这样的近臣,方知他的心思多么深沉。
晏存在他跟前待了近两年,多多少少能猜到他的想法。
即便过去了这么久,皇帝依旧见缝插针地试探他。
试探他对晏家的反应。
即便自己对外的身份看似与晏家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估计皇帝是知道他的身份的。
晏存和宴宁故意混淆视听,最初是为了保命,如今他手里有人,有权有钱还有势,便不再折腾。
他直接向皇帝提出要平反之事。
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主动将把柄交出去,才能更方便地借用他人之力办事。
皇帝的反应一点都不意外。
他笑呵呵的说:“那便一起查吧!你亲自去查。”
若是平时,这种事须得无关之人进行证据搜集。
但皇帝有意看晏存的选择。
是选择忠于家族,还是选择忠于君。
晏存很配合。
据他娘和林小暖所言,他爷爷是被冤枉的。
既然要平反,特别是这种为家国英雄证明清白的伟大事件,那么必然要大张旗鼓地做。 po18书屋
晏存一直是这么认为的。
这是他对这件事的定性。
他本人并不是一个十分爱凑热闹的人,他只是将这件事当成一个任务来做,而非什么国仇家恨。
按理说,既然环境允许了,那么这件事便可以顺其自然的解决。
然而,当得知真相之时,晏存开始对这件事重视起来。
据他手中查到的资料,晏国公当初的确与当时的敌对国家有书信往来。
但有一点存疑的是,书信往来的内容是交流双方家人的情况,并无战场之事。
只是对方身份不凡,才导致晏国公被一系列的事情硬生生按上了叛国的罪名。
叛国之事,另有其人。
是当时给国公府送鱼的鱼贩,故意栽赃陷害。
而那位与晏国公有书信往来之人,竟是早已嫁做人妇的当今皇帝的胞妹。
据皇帝感慨,他妹妹与晏国公曾经有过一段复杂的关系。
对此,晏存毫不关心。
相关之人早就死了。
他只关心皇帝对平反一事的态度。
元丰二十二年,腊月初二。
前朝国公晏定远私通敌军一事,含冤昭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隔三十八年,忠臣得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