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成了赵顼继位以来,最头疼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陈显每天上朝,就耷拉一张驴脸,大臣的俸禄,边疆战士的军费,都是一大笔数字啊,可是钱从哪里来?
改革,迫在眉睫。赵顼在朝堂上丢出了关于改革的话题,顿时大臣们都热闹起来,七嘴八舌,一个个出着馊主意。
“商人赚钱,应该增加商业税。”
“再抓几个贪官吧?”。。。。
话题抛出,有无脑者,自然就有聪明者,此人便是一直不得意的王安石。
太上皇期间,王安石中进士后,一直都在外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也算是一个见识了基层的大臣。
他的志向就是“矫世变俗”,见识了太多的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他立志要改变这一切。
可是,他的志向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支持,宋英宗又一直生病,闹脾气,根本不把国事放在心里,也没有重用他。
今天不一样了,皇上要改革,他这些年积累的经验,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王安石出列,声音高亢:“一个国家的富强,并不是靠压榨老百姓,或者抓几个贪官就能解决的。要改革,就得从根本出发,农业,军事,官员等等,要把大宋积累多年的毒瘤,一举拔起,才能真正做到富民强兵。”
王安石一席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包括赵顼。
赵顼问道:“王大人有何见解?”
王安石好像早就有了准备,亲手递上自己一直携带在身边的劄子,看吧,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赵顼接过劄子一看,赞道:“没有想到王大人早就有改革意向,前期还做了这么多调查。”
说完,让小卓子把劄子递给韩琦,以及其他大臣阅读。
劄子上写的是他这么多外任期间,见到的各地老百姓艰难之处。
比如种地吧,青黄不接之时,农民需要买种子,买农具,买肥料,遇上灾年,吃饭都成问题。
那怎么办?农民只好去当地的地主,豪绅家里去借,可是借钱是那么容易吗?利滚利,老百姓辛苦一年,除了交租的钱,再还上高利贷,根本没有存粮。
年复一年,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连饭都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