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到明朝了,当时官员人数不断增加,办事效率却属实一般,把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下,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淋漓尽致,每天上班不是在摸鱼就是在摸鱼的路上。
“朝廷要求我们统计耕地面积?”
“问题不大,你去翻一翻之前的统计数量直接发过去就行。不行的话改几个数字发过去也行。”
于是明武宗正德五年和正德十四年的数据都是竟然雷同的四亿六千九百七十二万三千三百亩。同样嘉靖皇帝时期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这真的是不能领种植补贴,要是一亩地每年发个十几文的补贴,官员在农忙时去地头溜达一圈,百姓们都抢着给你报自己有多少亩田地,最近新开了多少田地。
张居正看着这些被呈上来的折子都要被气乐了“这谁家老头身体这么硬朗,都150多岁了名下还有几十亩地,天天下地干活;还有这个家里六个壮劳力才十亩地,还养了十几个小孩,这十亩地种的是金子?
就算造假你好歹让他自圆其说,这种稍微有点常识一眼就看出造假的东西你们也好意思拿出来。还有这些我都不想看,核心数据几个部门送上来的简直就是一人一样。有误差可以理解,但你这已经不是误差了,你那叫鸿沟......”
面对现状张居正开始实行变法先是对官员下手制定考成法,再直接点来说就是业绩KPI。
他给每个官吏一份工作清单,每天要做哪些事情,一些事情必须哪天之前完成都有详细的规定,每干完一件事儿就去找领导盖章。如果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看到后面的二三四五个人了吗?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一时间裁撤了许多上班摸鱼的混子。
全国的人口土地你们给我仔细彻查一遍,以后税收就没必要搞的那么麻烦了,一步到位,直接核定每亩地该交多少钱就行。
想法是好的,但执行就另说了......
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查出了结果,就这执行效率快到飞起,让人难以相信。
在我们这个交通信息极其便利的时代,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安排的时间都是从2022年到2025年,大概需要3~4年时间。
如果你说土壤普查包含土壤类型性状等等,那我们看看明太祖朱元璋,他普查土地和人口花了多长时间,你们普查土地人口花了多长时间。
不会真有人认为KPI淘汰制能比过把刀架在人脖子上的效率吧!不会吧!不会吧!
被杀的人头滚滚都刹不住的风气能被一纸文书搞定?
显然不可能,张居正的想法是没错的,但下面可操作空间实在是太大了,富商大贾贿赂官员少报土地,但这么多的地消失个百八十亩但总不能全部消失!
“我这人心善,见不得百姓们一个个手里就只有那么点田地,就记到他们名下吧!”结果老百姓一家人只开了十亩的地报上去的有二十亩,要交二十亩地的赋税。
百姓获得了名义上的田地,又多了该交的赋税。简直就是双赢!
百姓们也不乐意了,我明明只吃了一碗粉,却要让我掏两碗粉的钱,这还有天理吗?反了反了。”
明朝不少百姓目瞪口呆,“原来是这样,我就说后世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