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言罢,将有关雒阳百姓的规划娓娓道来。
“我计划将雒阳的三十万百姓划分为三百个团体,每百人之中选举出一名小社长,每千人之中选举出村落长官,每万人之中选举出县城长官。
十万人中选取三位郡长,而后由我三选一,选定之人出任郡长,另外两人依据得票多寡,依次排名为第一、第二副郡长……”
袁武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底下的士子则全神贯注,慢慢领会所传达的信息。
总的来说,袁武构建了一套非官方组织的临时官职体系。
这些官员共分为四阶,采用上下两层选拔机制。
在这三十万百姓中,每个年满十六岁的男丁都拥有一张选票,得票居多者便可成为社长、村长。
而到了县长、郡长的选拔,情形则有所不同。
选拔县长时,设立每个团体拥有一张团票,团票由社团百姓中多数人推选而出,总计一百张团票,得团票最多之人便能成为县长。
选拔郡长时,情况与县长选拔类似,每个村落持有一张村落票,村子里的多数人决定村票的归属。一共一百张村票,得票最多者可出任郡长。
如此一来,能够防止县长、郡长为获取票数,对少数村落许以利益,却牺牲另外一些村落百姓的利益,以此达到当官目的。
没错,袁武正在拿雒阳百姓进行试验,尝试在古代制度中,融入一部分现代制度。
为了契合古代政体,袁武还做出了适应时代的调整。
例如,这些长官仅具有行政权力,而无军事权力。
另外,投票权仅归十六岁以上的男子所有,女子不在此列。
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官员的选拔,还设有其他条件。
比如社团和村落的长官可以是任何符合条件之人,但是县长和郡长,则存在出身限制。
比如,欲参与县长的选拔,其家族五服之内必须出过县令或者郡守。
想要参与郡长的选拔,家族三服之内,必须有过两千石及两千石以上的官员。
当然,若是着有惊世之作,或者是当世大儒,也能够直接参与郡长的选拔。
袁武的话语,犹如平地一声惊雷,令一众士子目瞪口呆。
这种政体,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听闻的话,也只是在三皇五帝时期有过相关传闻。
不过,紧接着,众人便是满心的喜悦。
这里虽然存在诸多条件,限制也不在少数,但相较于汉朝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已经是极为宽容,也极为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