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告诉急诊科医生,朱先生是个自由职业者,专职炒股。本来,他是个冷静、持重的人,自从9月27日股票整体上涨以来,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最明显的变化是,非常兴奋,话很多,总是滔滔不绝,言语夸张。
其次,几乎不要睡觉。从9月27日晚上直至来急诊,几乎没怎么睡过。每晚最多睡一两个小时,整个人却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另外,他行为忙碌,一天到晚总忙个不停。比如,一会儿在家穿上最好的行头,手表、西装;一会儿又去拖地;一会儿又拿着拖把看上市公司的资料……整个人像无头苍蝇一样。
医生询问后了解到,朱先生并没有精神疾病病史,也没有相关家族史。
结合病史、病情、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等后,朱先生被确诊为躁狂发作,也就是躁狂症的急性期。他被收治到该院早期干预科,接受住院治疗。
据了解,朱先生此前长期从事股票投资,因行情低迷,承受着较大压力,睡眠质量也不大好。这次,股市迎来一大波利好,导致其情绪波动相当厉害。
目前朱先生情况良好,“患者刚来的时候,是典型的躁狂发作,情绪异常兴奋,难以控制,话非常多。一不留神,就找其他病友和家属搭讪,说自己有股市的内幕消息,非常厉害。经过几天的药物治疗,已经‘低调’很多了,情绪明显平稳下来了。而且,他也认识到,前几天‘说大话’了,为此有些难为情。”
四、行情起起伏伏股民怎么保持好的情绪状态呢?
股市行情明显的变化对股民来说往往是重大生活事件,情绪跟着起伏变化,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现持续性地不可控制地兴奋、担忧、焦虑等,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一周至两周),则要引起重视。
他建议,对股票涨落等重大生活事件,要理性认识,客观看待变化过程,给予积极应对措施。比如,正常情况下,股票不可能一直暴涨。当情绪明显受到影响时,可以适当转移注意力,不要只盯着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事件。平时,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情绪平和、稳定。如果情绪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且自我调节无效的话,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股市刚好了几天,今天就给大家来了一个下马威。早盘大幅低开,虽有反弹,但是很快空方就占据了优势,并且不断下探,差点让股民体验一下大盘跌停的感觉。虽然从长远来看,今天的调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对于一些新手来说,足够一天心神不宁的。在大盘回调之前,有很多粉丝问我,接下来该买什么股票?对于这一类的问题,我都是建议大家不要炒股。因为炒股要有自己的交易逻辑,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赚钱,而不是简单的追涨杀跌,这样很容易成为股市的韭菜。正因为有些朋友没有自己的交易逻辑,所以喜欢问别人的意见。这里其实就存在一个逻辑悖论,如果你问的那个人是个炒股高手,自己能够稳定赚钱,那么他为什么要告诉你?如果你问的人本身炒股水平也一般,他给你了一支股票,你买还是不买呢?我个人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发现那些家庭年收入低于100万的是不适合炒股的,只有我们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对于炒股才会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只是从概率上来说)。我知道很多人会不同意我这个观点,也会举一些例子来反驳我,但是你们举的例子大多是“幸运者偏差”案例,或者是一些极端案例。我们应该从总体来看,如果你能证明大多数人都是那样的,那么你就是正确的。我来简单说说,我为什么不建议收入较低的打工人来炒股,因为股市中存在着运气的成分,也存在着对于市场情绪的把握、行业基本面以及国家政策面的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很多人在牛市冲进股市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基本面,什么是政策面,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怎么买进,怎么卖出?很多人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本就不看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只要能买进,就来买。如果这样的人都能在股市中赚到钱,那么对于专业的名校金融高材生来说,不就成了侮辱?我们就简单的聊聊情绪的问题,假设我们现在是一个月薪5000的打工人,每周做六休一,那么一天的工资在200元左右。虽然我们的收入不高,但是我们可能比较节约,也存了10万块钱。在牛市来的时候,看到身边的朋友们都赚钱了,自己就冲进去,买了10万块钱的股票。如果你买的股票涨停了,那么恭喜你,一天就赚了元,这是你辛辛苦苦两个月的收入。可是假设你买的股票跌停了,这也意味着你两个月不吃不喝白干了。同样是块钱,它给我们带来的情绪价值并不是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厌恶损失”的心理,一个人亏损元的痛苦程度要比赚了元的程度多。可能要赚元,甚至是元的快感才能跟亏损元的痛苦抵消掉。股票本身就是一个金融数字游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盘中只是一个点的波动,就可能是你一个星期的收入。因此,在股票波动的时候,员工很难聚精会神来工作。最终的结果就是股票也赚不到钱,工作也做不好,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相反,假设你的家庭年收入可以达到100万,那么你家要么是做生意的,要么是高管,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抵抗风险的能力,而且对于某些食物也有独特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