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乐毅

小主,

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

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人没有不震动的,我哪里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辞世,我本人初即位,是左右人耽误了我。我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因为将军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因此召回将军暂且休整一下,也好共商朝政大计。不想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不融洽的地方,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

为此,乐毅慷慨地写下了着名的《报燕惠王书》(此处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报燕惠王书》出于游士为夸张乐毅单独主谋合纵破齐而伪托 [2]),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三、主要成就

1、策划五国伐齐

乐毅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外交才能,成功策划了五国伐齐之战。他深知单凭燕国之力难以战胜齐国,必须联合诸国共同对抗强齐。在乐毅的努力下,燕、赵、韩、魏、楚五国结成联盟,共同出兵伐齐。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增强了联军的力量,也削弱了齐国的盟友体系,为最终战胜齐国奠定了基础。

2、几乎灭齐

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几乎灭掉齐国。他灵活运用战术,分析敌我形势,使联军始终保持主动。在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后,乐毅又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对即墨和莒城实行长期围困。经过三年的努力,乐毅几乎将齐国彻底击败。这一战果不仅为燕国雪耻复仇,也极大地震撼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3、军事思想与战术创新

乐毅在战争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灵活运用战术;他重视民心士气的作用,善于运用攻心战术瓦解敌军的斗志;他强调联合诸国共同对抗强敌的战略思想;他还注重减轻百姓负担、优待俘虏等仁政措施的实施。这些军事思想和战术创新不仅为五国伐齐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四、轶事典故

1、乐毅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