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范雎

一、简介

范雎(生卒年不详),亦作范且,字叔,战国时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秦昭王的重要谋臣、政治家、纵横家、军事谋略家。范雎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曾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战略基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遭受冤屈、死里逃生到青云直上、成为秦相,再到最终的激流勇退,范雎的故事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二、人物生平

1、早年生活与冤屈

范雎出生于魏国的一个普通家庭,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远大的志向。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但在魏国却一直未能受到重用,只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下做事,担任舍人一职。

在须贾门下,范雎虽然地位卑微,但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逐渐赢得了须贾的信任和赏识。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燕将乐毅率领燕、楚、魏、赵、韩五国兵马攻破齐国都城临淄,齐国仅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魏王为防齐国报复,派遣须贾出使齐国议和。范雎以舍人的身份随同前往。

在齐国,范雎凭借自己的辩才为须贾解围并维护了魏国的尊严。然而,回国后他却遭到了须贾的诬陷和魏相魏齐的严刑拷打。原来,须贾在齐国时因受到齐王的责难而无言以对,是范雎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才为他解了围。但须贾却因此心生嫉妒和怨恨,回国后向魏齐诬告范雎通齐卖魏。魏齐大怒之下命人将范雎打得遍体鳞伤、几乎丧命。范雎在绝望中装死才得以逃脱。在好友郑安平的帮助下他改名张禄逃往秦国。

这一段经历对范雎来说无疑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他遭受了无端的冤屈和残酷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要出人头地、报仇雪恨的决心。

2、入秦之路与青云直上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郑安平趁机将范雎推荐给王稽。王稽见范雎相貌不凡、谈吐不俗便与他交谈起来。经过一番交谈王稽发现范雎确实是个贤才便决定带他一同回秦国。

途中范雎展现出了他的机智和谨慎。当他们经过秦国权臣穰侯的封地时范雎故意装作不认识穰侯的样子避免与他接触。穰侯见范雎衣着寒酸、相貌普通也就没有在意他。就这样范雎巧妙地避开了穰侯的盘查成功进入了咸阳。

在咸阳范雎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耐心地等待机会。他深知自己是一个外来者要想在秦国政坛上立足就必须得到秦昭王的赏识和信任。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秦昭王的喜好和性格以及秦国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动态。经过一番调查和了解范雎逐渐摸清了秦昭王的心思和秦国的国情。

终于有一天范雎得到了秦昭王的召见。他向秦昭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认为韩国和魏国与秦国接壤地理位置重要且国力相对较弱是秦国向外兼并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他主张与远方的齐国和楚国交好避免它们与韩魏结盟共同对抗秦国。这一策略深得秦昭王赞赏范雎因此被拜为客卿。

随后范雎又向秦昭王进言指出太后擅权和“四贵”(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用事的危害。他认为太后和“四贵”掌握了秦国的大权导致秦昭王无法亲政这对秦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极为不利。秦昭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废除了太后驱逐了穰侯等权臣并任命范雎为相国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号为应侯。

从此范雎在秦国政坛上呼风唤雨、权势滔天。他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屡败列国;他整顿内政加强中央集权;他选拔贤才任用能人;他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他的辅佐下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

范雎的青云直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遭遇过挫折和困难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一克服了它们。他深知权力的斗争是残酷的但他更明白只有掌握了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在秦国政坛上稳步前行。

3、辅佐秦昭王与激流勇退

范雎任相期间辅佐秦昭王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他推行“远交近攻”战略使秦国在对外扩张中屡战屡胜;他整顿内政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的政治更加稳定;他选拔贤才任用能人使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在他的辅佐下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中的霸主。

然而范雎也深知权力的斗争是残酷的。他看到了秦昭王晚年时的猜忌和暴虐也看到了自己身边那些权臣和贵族的贪婪和野心。他明白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随时都可能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因此他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

在长平之战中范雎虽然协助白起大败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多万但他也因忌惮白起功高而允许赵国割地讲和并谗杀了白起。这一举动虽然巩固了他在秦国的地位但也让他背负了“嫉贤妒能”的骂名。他深知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秦国的利益但也明白这样做会得罪很多人。因此他开始更加谨慎地行事尽量避免与人结怨。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