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皇家秘辛:这两家的关系

且隋 玄武季 2494 字 1个月前

十一月,柳城郡郡守大屋作上奏。

“去年亢阳和水患交至,关内不熟,几多流民,陛下哀愍黎元,甚于赤子。”

“运山东、河南等之流民,置关外东北粟末之地,开发土地,移民实边。”

“粟末人稀,但多牲畜肉食,少食之人来至,莫不丰足,也可消流民关内之患也。”

“所有过往辎费,可粟末付之运之。”

“若成,陛下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东北乱地,亦可靖之。”

苏威收到大屋作的奏本,甚是奇怪,但也觉得有理。

因为大屋作的这个奏本,其实就是祸水东引,主动承担流民带来的危害。

对于大隋来说,真的是大好事。

但就是因为太好了,就让人觉得疑惑。

粟末地,引入流民,是好事吗?

几个宰相也摸不清这粟末人的意图,于是在看过之后,送入中书省元寿的案子上。

元寿看了,也觉既有意思又令人疑惑,就直呈广皇帝定夺。

观文殿,是隋帝广在东都皇宫内的书房。

这样的建筑,在大兴城也有一座。

正殿的两侧,是做为书堂的厢房,左右各有十二间。

每三间书堂,设方形屋门,门楣上垂挂着云锦和蜀锦织成的门帘。

门头,设两个飞仙美女雕像。

若是主人驾至,宫人距门一丈处,踏动机关,门上仙子便缓缓而落,用手捧起锦帘。

门下通道上,安装着卷帘迎客、开合书橱的机关。

堂前,是一条铺着波斯地毯的长廊,落地无声,直通中央大殿。

檐下,是一个个用玉石装饰过的红松椽头,显得高贵典雅。

堂内的天花板上,有装饰着三兔联跑与飞天莲花的藻井;架梁上是绘着雷云纹和福字纹的榱。

堂中,东首陈列着十二架多宝书橱,西首摆放着一张镶金嵌玉的五香木大重床。

春夏之时,床上铺着九曲象牙席;到了秋天,上面常铺风绫花褥;冬天天气冷了,就换上铺绵罩的须弥毡。

隋炀帝即位后,观文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藏书之所。

收藏的典籍,按照上品、中品、下品分类,藏于观文殿两侧十二间书堂之内。

为了便于藏画,观文殿殿后建起了两座高楼,专门典藏历代名画。

至于皇宫之内的内道场中,则尽搜天下佛家、道家的经典。

观文殿,无论真迹、善本、抄本,其规模冠绝古今。

如果阿布有幸入到此处,定会震惊得目瞪口呆。

这不就是他设想的天下藏书馆的雏形?

隋帝广,也是个读书种子。

他这人,天赋聪颖,好学多思,崇文重道。

观其文词,颇有魏武之豪雄朴素之风,毫无浮华淫逸之气,为一时天下文人士子效仿学习的范本。

平时,观文殿是广皇帝最喜欢来的地方。

有时候,他会在这里接见一些老臣、重臣。

喝喝茶、说说话、看看书、谈谈玄、吹吹牛,甚至是商量一些密事。

此时,在甲字天元书堂中,广皇帝正在和裴矩在密议。

他们谈的,是内外侯官密报中关于河南境内匪患、高句丽境内内斗的一些应对之法。

这时,内使令元寿求见。

“长寿,这是书房,不必多礼。快来坐!”

见六十多岁的元寿要行礼,广皇帝忙抬手止住,并招呼他坐到自己身边的软塌之上。

元寿没听广皇帝的,还是一板一眼地向大皇帝行了君臣之礼。

之后,这才走过来坐在广皇帝身边。

“如果是匪患和边疆之事,就直说就好了,正好叫弘大参详一二!”

广皇帝似乎猜到了元寿的来意。

果然,当元寿递上大屋作的奏章,广皇帝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哈哈,这父子二人,也算是为粟末地殚精竭虑了!”

“这几年,粟末地发展的也不容易,难得的是抗住了高句丽的戾气,竟然用和亲的办法,套住了高大元的手脚。”

听广皇帝的口气,他对粟末地的情况也是知之甚详。

“是啊,那大屋作和王家丫头的儿子,也是个既顽皮又厉害的角色,用了各种手段,不仅仅缓和了粟末地和高句丽的紧张关系。”

“最神奇之处,还借用高大元急于整肃朝堂、收归王权的心理,帮咱们大隋剪除了不少东征派的顽固势力。”

“像渊大佐、胡海珊池的儿子,还有一些蠢蠢欲动的倭奴国贼人!”

裴矩笑呵呵的附和道。

作为大隋密探头子,自然对国外周边的情况了如指掌。

尽管阿布的灰影、搜影这等秘密,并不为他洞悉,但根据大隋外候官密探获知的一些情况,他也能精准地推测内中缘由。

“说起这小子,的确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