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着前世的记忆,扶苏早就想开办国营企业了,其中最合适的牵头人选当属萧何无疑,只是身为侍中令,政务繁忙不说,大秦又连年遭逢大战,他实在是脱不开身再去处理繁杂的贸易事务,如今听了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扶苏自然是打心底开心的。
不过听了萧何的介绍,这人入朝为官十余年,官做的倒是不大,甚至可以说是进步极慢。
如此一个微末小官,能够掌握的资源信息自然是极为有限的,可这封奏疏却是有真材实料的,这样说来,若不是有人助其出头,那便是真正的天才。
————
户部郎中做为堂官属吏,平日里上朝的时候,连进麒麟正殿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等在殿外候旨,如今李凯竟然有了单独面圣的机会,心中自然是万分窃喜的。
在他的记忆里,上一个有机会单独面圣的寒门学子,还是数年的事情,他记得,那个人叫杜京墨。
而面圣之后,那个人便成了大秦首屈一指的封疆大吏。
难不成今日这泼天的富贵也要轮到自己的头上了?
想及于此,李凯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入了勤政殿之后,李凯略微稳了稳心神,然后跪拜道:“微臣户部郎中李凯,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扶苏抬了抬手,示意其起身说话,然后开门见山的问道:“这封奏疏是你写的。”
“回陛下,正是!”
扶苏闻言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写的倒是详细,说说看,你一个户部郎中,久居堂院之内,怎会有这般独到的见解?是有高师指点?还是有贵人相帮啊?”
“回陛下,都不是,”李凯闻言先是一怔,旋即沉着回道:“微臣本是冀州人士,自小便跟随家父走南闯北的做些买卖的营生,几年下来倒也取了些生意经,秦皇十一年陛下开通航路,自各国运来了不少的珍稀之物,微臣那时便觉得若是开通海上贸易,定是一条富国之道,后来陛下修铁路,修驿道,筑桥梁,微臣有幸以户部的名义遍览各地,代朝廷收集民意,如此,才有今日建言之疏。”
“这样说来,你倒是个有心之人了,”说着,扶苏将手中奏疏放在了案上,徐徐问道:“朕看你的奏章写的好像意犹未尽,有什么未尽之言一并说来听听。”
“启禀陛下,微臣曾在侍中令门下当值,任过军粮司官,微臣觉得,如今无论是希腊亦或是更西边的塞琉古等国,凡与我朝接壤却有旧怨之国,既要通商,却也要防范。”
“比如呢?如何防范?”
李凯侃侃说道:“西域盛产的珠宝、香料,我朝腹地盛产的丝绸、瓷器,统统可销往这些国家,但对于粮食、铁器等物却要多加管制。”
“另外,我朝如今的赋税在不少州郡都已经降到了五十税一,如此一来虽说保证了农户的收入,但却也直接降低了国库的收入,如今通商贸易必然带来新型就业及扩大我朝商品在海外的市场,可我朝一直以来只对商户收取寥寥商税,以微臣看来,不妨加征关税以富国,如此,不出数年,大秦之富硕,必为列国之首。”
“贸易管制,关税制度......”
扶苏不禁抬头看了一眼眼前这个颇为精瘦的中年男子,眸光中闪过一丝别样的神色。
这一番言论,可着实有些超前呐。
尽管扶苏知道,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步推行,这些种种必然会随着市场需求逐渐的显露出来,但眼下竟然有人提前琢磨到了这些,这就不得不让他另眼相看了。
“继续说!”
“是,”李凯拱了拱手,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前些年天工院制备出了细盐,深受天下百姓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