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甘岭战役的爆发背景,可以大致归结为美国为了在谈判桌上获取更有利的地位,使谈判条件始终无法在口头上达成一致,最终就只能体现在战争上。
但这场战役具体的爆发原因,其实是多重事件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的。
正是因为这些事件的集合延伸出了这场堪称改变历史的,惨烈到足可以称之为炼狱的上甘岭战役。
首先是巨济岛战俘事件。
在板门店谈判围绕战俘问题进行长时间的争执之际,联合国军将抓捕的朝鲜和中国志愿军战俘转移到韩国南海岸的巨济岛。
为了寻求谈判突破,朝鲜特工潜入战俘营,组织力量与联合国军对抗。
1952年5月7日,巨济岛第七十六号战俘营的战俘,以遭到卫兵殴打和虐待为由,要求与联合国军战俘营司令杜德准将会面。
杜德来到营门与战俘交谈时,被战俘突然抓住拖进了战俘营进行挟持。
就这样美国的一位准将被战俘给俘虏了。
范弗里特立即调兵维稳,随后双方达成一致,以虐待战俘的罪名撤掉了杜德战俘营司令一职。
要求联合国军做出不再虐待战俘的保证,并落实成白纸黑字。
待西方通讯社公开了这一事件后,战俘们才释放了杜德。
在美国看来,这张保证书简直就是一张认罪书,使得美国在谈判桌上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局面。
但美国就像小孩子一样,犯错可以,认错坚决不行。
在谈判问题上,美国非但没有退让,反而有在强硬的基础上态度变得更加强硬。
大有在战场上找回面子的趋势。
另一个事件则是1952年又到了美国竞选总统的时间。
原本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此时也已经离开朝鲜,晋升去到了北约当总司令去了。
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对标社会主义阵营的资本主义国家军事联盟。
李奇微之所以去北约任总司令,是因为原本的北约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回美国竞选总统了。
而接替李奇微成为远东总司令坐镇朝鲜的,是克拉克。
但是单凭指挥能力来说,克拉克的能力是有所欠缺的,之所以由他接任远东总司令,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了他过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