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3)路遇突厥兵

李白在狱中度日如年,一筹莫展。他现在面临的不仅是性命攸关的问题,更是面临叛国罪的名声,这要是写进史书可不好洗刷。

李白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找这次平叛的最高领导人高适。他和高适认识很久了,曾经一起漫游作诗,交情深厚。可是托谁给高适传话呢?

这一日,忽然有一个姓张的秀才来探望李白。张秀才对李白仰慕已久,听说李白被关进大狱,于是买通狱卒进来探望。

李白大喜,写了一首诗委托张秀才带给高适。这首诗名为《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这首诗对高适大加赞赏,当然还有一层意思没明说,就是希望高适出手搭救,洗刷罪名。

高适正在广陵处理善后事宜,接到了李白的诗后,沉默不语,将他的诗投入了炉火之中。

高适当然明白李白的意思,但是他选择了与李白进行切割。在他的诗集中,凡是出现李白和杜甫的地方都进行了删除或者用“群公”进行替代。

李白在狱中热切地等待,然而迟迟没有回音。浪漫而又单纯的李白终究是看不透人性。

这一日,浔阳太守拟定了将要斩首的数十名重犯的名单,并将名单报送朝廷,其中就有李白的名字。

李白听说后,心中更加焦急,他此刻终于明白,他等不到高适的回音了。

情急之下,李白又委托张秀才给吴关寄了一封信。李白认为吴关经常在皇帝身边,或许能够搭救自己。

然而浔阳距离泾阳县路途遥远,不知道是否还来的及?李白就在这种无助的等待中日渐蹉跎。

……

泾阳至蒲州的古道之上,一支军队正踏着整齐的步伐前进。

此时已是初冬,树叶凋零,矮草枯黄,天气一片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