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 年代中期,翠谷村在王大山的带领下,凭借着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周边地区的一颗璀璨之星。
然而,王大山深知,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翠谷村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必须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
这一年的初夏,微风中带着一丝燥热,翠谷村的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
王大山在村里的田间小道上徘徊,望着一望无际的农田和远处错落有致的村落,心中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
他决定召集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共同商讨翠谷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村公所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王大山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坚定地说道:“乡亲们,咱们翠谷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离不开大家的齐心协力。但现在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我想听听大家的想法,看看我们还能在哪些方面让村子更上一层楼。”
一位年轻的村民代表率先发言:“王支书,我觉得我们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咱们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有那么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和美食,肯定能吸引不少城里人来玩。”
另一位年长的村干部皱了皱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搞旅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得有住的地方、吃的地方,还得有能让游客玩的项目。咱们村现在哪有这些条件啊?”
王大山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有道理。但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农家乐做起,让村民把自家的房子收拾出来,接待游客。至于玩的项目,我们可以结合手工艺品制作,让游客亲自体验,还能把自己做的东西带走。”
这时,又有一位村民说道:“王支书,可是我们也不懂怎么宣传啊,要是没人知道咱们村,那旅游也搞不起来啊。”
王大山笑了笑,说道:“这个我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和城里的旅行社合作,让他们帮忙宣传。而且现在报纸、广播都很发达,我们也可以在这些媒体上做一些宣传。”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大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逐渐达成了共识。
王大山趁热打铁,开始组织村民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准备工作。
他邀请了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来村里,给村民们讲解农家乐的经营管理和服务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在培训课上,老师生动地讲解着:“大家要记住,对待游客一定要热情周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房间要保持干净整洁,饭菜要做得可口实惠。”
村民们认真地听着,不时地做着笔记。
一位大妈有些担心地问道:“老师,我们平时自己做饭都是随便做做,这要给游客做,能行吗?”
老师笑着说:“大妈,不用担心。我们会教大家一些简单又美味的家常菜做法,而且你们的食材都是自己种的、自己养的,绿色健康,这就是你们的优势。”
与此同时,王大山也没有放松对手工艺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
他来到手工艺品加工厂,看到张姐正带着一群手工艺人在制作新的作品。
“王支书,你看我们这次做的这些作品,都是结合了旅游元素的,游客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