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这次扩编也比较简单,更重要的实际是军饷福利确认的整编。
首先是驻守梁山的右军扩张到三团,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五军加在一起就是15团,然后就是近卫军团扩张到2个团,天辉军团扩编的4个团,合计也就是一共21个标准步兵团。
每团还是标准的四千人,然后常备一千辅兵,可以理解成五千人一团,比大宋朝廷的军编制稍大,和一些不常设的常备将差不多。
五千人的规模足够执行战略要地的驻守,或者做会战决战中的主力或者两翼任务。
甚至一般情况下,也足够发动一场战役。
只是步兵的话,当然也有些欠缺,如今梁山马多,各团的骑兵团四百骑到五百骑都是实际配备到位的,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然后就是警备营或者说都指挥使亲卫营,人数不等,大体正卒满编四千。
然后就是水军和各处守军,人数很多,总得也有六七万,预备役三万,只是把这些梳理一下,没有大的调整,就发现人数本来早就是朝着二十万规模去了。
只是各处守军还有预备役的饷银一直都低了一些,而这次是一块做了细微的调整。
按照萧嘉穗和万俟卨重新调整计算的。
五军正卒有八万余,算上都头、队将这些基层的小将官,人均一年花费是三十八贯;
五军辅兵的差些,但是两万余辅兵人均花费也有二十二贯,这种四比一的配比自然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
所以一旦发生战事,便会按照一团一千预备役加两千民夫的标准进行补充。
也就是一团的人数实际上已经逼近万人,这种规模,对指挥团的都指挥使的能力要求就真的很高了。
海军、水军总人数在三万多些,其中海军第二团的人数很多,有近万人,但是这部分有一些是在南洋驻扎的,军饷直接从南洋截留,只是还是要发一部分。
海军的人均花费比步兵正卒还多一些,大概在二十九贯。
再然后就是预备役,常备预备役只保留三万,一年预备役,要么转入正卒或者守备军,要么就直接送到原地退役,真遇到大的战事就原地再召回。
还有就是新成立的一支部队,人数过万,人均耗费大约五十贯,是诸军之冠!
就是之前中二的王烨弄出来的各种精锐小部队了。
比如千人规模的陷阵营。
如今的陷阵营作用自然是越来越小了,但是依旧是梁山第一营。
受限于陷阵营本身军阵规模,千人规模的陷阵营依旧没有扩大编制,只是留在了王烨身边,毕竟陷阵营真的很强,同样是仿制陷阵营的各军步兵营,三个打一个陷阵营都不成。
还包括千人规模的虎豹骑,三千规模的燕云骑,不到四百的狼骑,千人规模的陌刀营,三千人规模的跳荡军···
总人数过万,战斗力惊人,打个常规部队三两万没有问题。
然后现在这些全成了王烨直属统领。
没办法,战斗力太强的部队,大家都不是很敢长时间攥在手里,所以就只能都到了王烨这里。
然后整吧,整吧,就成了一支超大号的军。
然后为了跟其他军的番号有个区别。
王烨这个取名废给取了个威武霸气的名号。
天灾军~
没有打不垮的军队,没有弄不死的人,不可阻挡者,唯有天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