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用于发射台主体结构的高强度复合材料,在月球那昼夜巨大温差的严苛考验下,如同脆弱的玻璃,出现了细微的裂缝。

尽管目前这些裂缝还非常细小,看似微不足道,但刘辉心里清楚,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这些细微的裂缝会逐渐蔓延扩大,最终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及整个发射场的安全。

而负责能源供应系统搭建的团队,此刻也陷入了困境之中。

原本计划在发射场周边大面积铺设的太阳能电池板,是整个发射场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实际铺设过程中,他们发现月球表面的尘埃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这些尘埃极其细小,如同粉末一般,而且还带有粘性,它们轻而易举地附着在电池板表面。

这层薄薄的尘埃,就像给电池板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严重阻碍了太阳能的吸收效率。

团队成员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用刷子刷、用气流吹,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尘埃总是顽固地附着在上面,不肯离去。

在建设发射塔的关键环节,工程建设专家周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由于月球独特的低重力环境,传统的建筑搭建方式在这里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就像在水中使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一样,根本行不通。

他们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模块化搭建技术,这种技术在理论上能够适应月球的特殊环境。

然而,在实际拼接过程中,问题却接踵而至。模块之间的连接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地球上,重力会如同一位默默的助手,帮助模块自然下沉到合适的位置,实现精准对接。

但在月球上,每个模块都像是挣脱了束缚的飞鸟,轻飘飘地漂浮在空中,仿佛在故意考验着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技术。

要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固定,难度超乎想象,每一次的尝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让施工进度严重受阻。

苏澈目睹着现场一片忙碌却又状况频出的景象,他清楚在这关键时刻,自己必须保持冷静,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稳住整个团队的军心。

他迅速通过通讯设备,召集各小组负责人,在临时搭建的指挥帐篷内紧急召开了一场关乎工程成败的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