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定将月球作为未来探索其他星球的中转站这一重大决策后,苏澈迅速召集了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顶尖航天、建筑、能源等领域的专家,齐聚月球基地那宽敞明亮却弥漫着紧张氛围的主会议室。

巨大的圆形会议桌上,精心摆放着月球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其表面细腻地呈现出每一处山脉、陨石坑与平原的细节,旁边还整齐罗列着各类设计图纸。

苏澈身姿挺拔地站在月球模型前,他的目光沉稳而坚定,如同一束穿透迷雾的强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专家。

“我们已经清晰认识到月球中转站的重大意义,当下最为关键的,便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布局,让它能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高效服务于未来波澜壮阔的深空探索事业。

各位都是行业内的翘楚,希望大家毫无保留地畅所欲言,尽情分享各自的独到见解。”苏澈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清晰回荡,充满了力量与期待。

航天工程专家李明快步走到月球模型旁,修长的手指精准地指向月球正面的一处区域,说道:“太空港,无疑是整个中转站的核心枢纽,它的选址至关重要。依我之见,静海地区是绝佳之选。

大家请看,这里地势极为平坦,犹如一片广袤无垠的平原,为大型航天器的起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航天器在起降过程中,需要稳定且开阔的场地,静海地区完全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而且,它与我们现有的月球基地距离较近,这一优势不可忽视。

如此一来,便于我们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无论是物资的调配,还是人员的往来,都能大大节省时间与成本。”

李明边说,边熟练地操作着投影仪,一幅幅静海地区的详细地形数据图表和地质勘探报告被清晰地展示在大屏幕上。

图表中,各种数据和分析结果一目了然,有力地支撑着他的观点。

建筑专家王丽微微颔首,接过话茬:

“在太空港的设计方面,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的实用性,更要以长远的目光,考虑到安全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我强烈建议采用模块化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设计就如同搭建积木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未来不同的需求,灵活地对太空港进行扩展或调整。

想象一下,随着人类深空探索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太空港的功能要求也会日益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