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之所以会派薛岩前来和谈,是因为燕兵击败吴杰、平安后,一路南下,先后攻掠顺德、广平,屯驻于大名府后,诸郡县皆望风归降。
除了派薛岩迷惑朱棣,延缓兵锋,朝廷必定还会调兵,与燕兵周旋,使其无暇南下,并且还会调集更多兵马北征。
在日复一日无休止的周旋、攻守中,慢慢消耗朱棣的实力,使之无力与朝廷对抗,这就是建文帝团队的如意算盘。
妙锦把自己的担忧统统告诉朱棣。
朱棣在想更深一层的问题,如果直接奔袭京师,各地武将的心里怎么想,会不会导致连绵不绝的反抗?
天下经不起长期战乱的消磨,他得尽一切可能减少战端,这需要争取武将的认同和支持,至少不反对。
他要成为大明英主,天下百姓心之所向的千古帝王,而是只顾一己之私的权力野兽。
他比建文帝更清楚民间疾苦,更懂得珍惜民力,他会向世人证明,他比建文帝更适合坐上那个位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朱棣特意多留薛岩几日,向他展现燕兵的实力,希望薛岩能把所见所闻带到京师,以期用武力威慑的方式减少战端。
燕兵连营一百多里,旌旗招展,遮蔽天空,铠甲和兵器闪闪发亮。队伍整齐,号令严明,步兵和骑兵交错分布,喊声震天。
朱棣令将士们相互较量、比试,个个奋勇争先,英姿勃发,如欲奔腾出笼的猛兽。
薛岩看过后震撼不已,回到京师,如实讲述所见所闻,方孝孺担心导致军心不稳,斥责薛岩是在燕兵游说。
然后,方孝孺的指责无法阻止薛岩内心的转变。
大多数人都会有慕强心理,薛岩也不例外,此次赴燕之行,他的内心已被燕王彻底收服,再难更改了。
五月,盛庸、吴杰、平安等人派兵袭击燕兵的粮饷运输通道,朱权差点儿遇险,抵达大名府后,他气急败坏地要求上书抗议,主动起草奏书,交给朱棣。
朱棣署名后,派武胜去京师面呈建文帝。
朝廷兵马主动挑起战端,让朱棣心里不爽。
避免战端不能是单方面一厢情愿地让步,而是实力碾压。
他得让建文帝尝尝燕兵的厉害。
朱棣在奏书中气势汹汹的指责道,盛庸等人不肯罢兵,必定有幕后主使,请朝廷揪出此人,予以严惩,
如若不然,朱棣便进京讨个说法。
三十多万燕兵,个个如狼似虎,他们可不是吃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