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她又写下几个字,“我找人打听一下,京师有多少守兵,粮草能吃几个月。”
他思忖良久,缓缓点头,“也好”。
她又想起另一件事,“吃了败仗,建文帝肯定心情不太好,皇宫的宦侍又要遭殃了,咱们不如……”
两人想到一块去了,他心领神会地点点头,“好,去办吧”。
朱棣措辞强硬地表示不敢撤兵,建文帝收到奏书后,一时拿不定主意。
“比闻奸臣窜逐,臣亦将休兵就藩。而吴杰、平安、盛庸之众,犹聚境上,是奸臣虽出而其计实行,臣不敢奉诏。”
方孝孺建议假意答应燕庶人的请求,并派遣使者赴燕,拖延时间,并设法懈怠其军心;同时继续调集各地兵马北征,令辽东兵马入关,攻其后方,牵制其兵力。
建文帝欣然采纳方孝孺的提议,派大理寺少卿薛岩拿着方孝孺起草的诏书去燕兵大营,而且让薛岩带上数千张传单,叮嘱他秘密散发给燕兵
薛岩是个胆小的人,而且早就怀有二心,走到半路,便把传单藏了个严严实实,根本没打算拿出来。
把诏书面呈燕王后,薛岩的内心害怕极了,惴惴难安,担心这份恣行轻慢的诏书惹怒朱棣。
没想到,朱棣读完诏书,不仅没有发怒,反而笑着说:“帝王之道,自有弘度,发号施令,昭大信于天下,岂可挟诈以祖宗基业为戏耶!”
薛岩惶惶不安,无言以对,朱棣进一步逼问道:“诏语如是,尔承命之言何如?”
薛岩诚惶诚恐地回答:“但言殿下释兵,来谢孝陵,则兵可息。”
朱棣知道,朝廷并不是真的想为求罢兵,只是缓兵之计,拖延时间罢了。
“宗藩贴危,祸难不已,社稷深忧,必执奸丑,献俘太庙,以谢孝陵,我之愿也。所典之兵,受之皇考,以为护卫,用备不虞,制度已定,难以更改。今欲释兵,是以徒手待缚,此奸臣谬计,欲以欺人,虽三尺童子,不为所罔矣。”
朱棣向直截了当地向薛品指出:所统兵马,是皇考所赐的护卫,用来防备不测,难以更改,诏令释兵,是奸臣图谋加害,这些骗人的把戏,连三岁小孩都骗不过。
妙锦再次收到了朱有炖的回信。
信的内容很简短,只有四个字,“直取京师”。
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妙锦的心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动了一下,泛起丝丝涟漪,令人有些心神不宁。
她把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归结为天气,天空阴沉沉地,像是要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