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南乐城下摩拳擦掌,背信弃义鬼子遁逃

同时,倭寇还推行奴化教育,试图从思想上控制民众。

准治安区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倭寇对这些区域进行“蚕食”政策,逐步将其转化为治安区。

它们通过修筑封锁沟墙、筑碉堡、制造无人区等手段,防止我军的深入活动。

同时,倭寇还采取屠杀和怀柔政策并用的手段,试图瓦解抗倭力量。

非治安区即敌后抗倭根据地,是倭寇重点打击的对象。它们在这里实行“三光政策”及囚笼政策,企图消灭抗倭武装和摧毁抗倭根据地。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民众和打击抗倭力量,山屯宁次在治安区内推行了保甲连坐制度。

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每户需出壮丁一人,组成保甲自卫团,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若甲内有一人犯法,甲长必须负责将其捕获并送交倭寇。若甲长不能捕获罪犯,则整个甲内的人都要受到连坐惩罚。

同样,若保内发生犯罪事件,保长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实施连坐制度,倭寇要求保甲长时刻监视管内居民,居民之间也不得不相互防范监督。

这种严苛的保甲连坐制度,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了民众的身心,极大地压缩了他们的自由空间与基本权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我军正义之师挺进时,民众因长期受压迫与恐吓,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倭寇及其爪牙残酷报复的恐惧。

以至于他们即便渴望解放与帮助,也不敢轻易靠近我军,生怕事后遭到无情的清算。

而黄鞋军,内心的恐惧更是达到了顶点。

他们如同夹缝中的蝼蚁,既畏惧我军雷霆万钧的打击,随时可能命丧战场;又深怕一旦战事不利,会遭到主子的无情抛弃与残酷惩罚。

这种双重恐惧,驱使他们在修建防御工事时异常拼命,仿佛每一块砖石、每一铲泥土都是他们求生欲望的见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南乐县,这座在抗倭烽火中屹立不倒的古城,其防御之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十米高的城墙巍峨耸立,八米宽的护城河如同一条护城河龙,环绕四周,加之鹿砦、木栅栏的层层设防,以及关键地段铁丝网的密布,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城墙上,四座城门两侧各筑有坚固的碉堡,全城高低错落分布着十五座碉堡,其中最高的超过十米,暗堡更是星罗棋布,如同一双双警惕的眼睛,监视着四周的一切动静。

当然,这些黄鞋军们大多不知道我军炮火的猛烈程度,工事修得再坚固也无济于事!

刘屯据点的守军大多被炮火轰成了渣,少数逃到南乐县的黄鞋军跟同伴那么一说,马上就被当成了失心疯。

回来得早的,被鬼子以惑乱军心为由给砍了;回来得晚的听到了风声,四散而逃。

总之没人相信这是真的。

长期以来,这一带活动的我军部队都是连棉衣都不能保证的穷人,子弹都没几发,更不要说铺天盖地的炮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