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孔德容光

成道天书 鸿书 2110 字 2天前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其中真意是:“心中崇高品德行为之容貌形态,是由道来决定的,惟有道是顺从德的。道作为一种存在的道理实质化物形态,惟恍然惟惚惚,是恍恍惚惚不真切的。而恍惚之中有其形象在,恍惚之中有其实质存。在其深远幽暗之中,其精所存在。其精至真至切,其中有其信念。从古到今,其名从未消失去,以此好叫众生皆能看到万物之祖。我怎晓得此乃是万物之祖状态的呢?就是从此处而来的。”

石中于静谧幽深的太虚静地内,盘膝端坐。在那块已然平滑如镜的巨大石之上,他双目紧闭,神色自若而沉稳,脑后神轮光华内敛去,乍一看,仿若道观寺庙中的一尊石像般,落处在那明镜里,庄重玄冥又幻影如图。

此一时彼一间,时空长河依旧循环往复,川流不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各时空线上故事依然不停演绎。寰宇天下之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石中却仍是纹丝未动,自沉浸在《道德经》的参详观想感悟之中。入了冥冥玄奥。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节,以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阐述了“道”与“德”的关系,以及“道”在万物生成与运行中的核心地位。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感受到了老子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并从中获得了诸多感悟。

首先,老子以“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之语,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为修者开启了“德”与“道”本紧密关联着的大门。

“孔德”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代表着修者内在崇高之品德或伟大之德行操守。有“容”乃大,恰似那山顶上的皑皑白雪,呈现出纯净而美好的一种玄妙状态。

“惟道是从”则恰似一条明亮的指引线,清晰地表明出大德之士的行为与态度皆如磁针般严格依循“道”之准则。

由此,修者犹如被醍醐灌顶般,不由不领悟到,真正的品德涵养,绝非孤芳自赏的花朵,而是须与宇宙之根本规律——“道”紧密相连的藤蔓。

唯有谨遵“道”之指引,修行者的品德方可如凤凰涅盘般得以升华,行为操守方可如琴瑟和鸣般契合自然,符合世道社会之和谐要求。

其次,老子对“道”的阐述,宛如夜空中闪耀的繁星,使修者仿若置身于神秘深邃的宇宙尽头,能尽情领略其中奥妙玄通。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恰似那虚无缥缈的云雾,又如那无处不在的清风,其恍若在恍惚之间若隐若现,宛如幻影般难以捕捉,却又真实可触。

如此这般精准生动的描述,不仅让修者对“道”的理解愈发深刻,更恰似一盏明灯,于修者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时,为修者照亮前行的道路,使修者明白,应如探险家一般,在混沌中勇敢地探寻秩序与规律的存在。

老子借“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等句子,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那道玄门,揭开了“道”中蕴含的具体形象和物质实体的神秘面纱。

此表明“道”并非完全抽象或空洞的概念,而是具有实际内容和影响力的哲学瑰宝。

这种观念让修者能深刻地认识到,在那看似虚无缥缈的事物背后,往往深藏着如同宝藏般珍贵的真理和实在的本质。

故而,修者在面对问题时,切不可仅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应如挖掘宝藏般,深入探寻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老子还强调了“道”在万物生成和运行中的核心地位。即“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从古至今“道”始终存在并影响着万物的生长和发展。这让修者深刻感受到“道”的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它在理解世界和把握事物本质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遵循“道”的原则和方法,修者可以更好地洞察万事万物的本质存在和规律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自然于修行中有所期待,更上层楼。

最后,道祖老子,又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世道,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给予了修者深刻的启示。

老子认为“德”是“道”的体现和作用,因此修者应该注重内在修养和素质的提升,秉持真诚、正直、有担当的品质。

同时,修者也应保持谦逊和包容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空长河环境和世道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