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学过了《论语》、《中庸》和《孟子》,现在对围棋又非常迷恋。

每天不比进学的学子们轻松。”

郑老太医忽然顿悟了,好像找到了病根。

“会不会是学业过重,导致孩子压力过大造成的现在这种状态呢?!”

王家父子听着这种判断,祖父和父亲都觉得这是没见过王瑾仪读书的人,才会有这些乱判。

可又没有必要炫耀自家孩子的聪慧,只是简单的否定。

“不会,她极爱读书,不会觉得是负担,更不会因此产生压力,这个您尽可放心,不会的。”

至此,对王瑾仪的病根探讨无果而终。

下人们从广济堂配药回来,小药童郑炎跟去指导熬药,

“药引子要先在药罐儿中煎制一下,待到药性熬出了才加全药!”

郑炎给朱玉讲解着:

“挥发性强的药,在最后一次药汤沸腾时加入,避免损失药力。”

随后又细心地用细滤网把药渣过净,试过药味,亲自端着药汤,随着朱玉来到王瑾仪的房门前,再三的叮嘱服药的一些细节。

还警告道:

“服药后,不可马上服酸或甜味食物,只要能解药味,就会对药效有影响。”

面面俱到地嘱咐之后,帮朱玉打起了帘子,送朱玉去给自己的偶像服药。

郑炎返回正堂时,郑老太医和王阁主正讨论着孩子成才的话题。意见超乎一切的统一,得出共同结论,孩子成长受家长和环境的影响极重。

王阁主深以为然,觉得王瑾仪爱读书,可能就是因为王书礼参加科考,奋发用功而受到的影响。

但王阁主不知道的是,王瑾仪唯一的依仗是前世的记忆和思维,可这个秘密注定不会有人知道。

等到后宅送来消息,说王瑾仪服过药后效果不错,已经安静睡下了,郑郎中又去诊过脉后,确认了服药效果,才在众人的簇拥下出了院子,

临行前,两家人在门前相作别,小药童郑炎急忙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

“我能见见写书的人吗?我想请她帮我签个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