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一家人再次聚在一起,已都换好了出门的外衣6。
母亲身边儿带着青儿,王瑾仪带了奶娘和朱玉,父亲和哥哥的小厮等在二门以外,,见自己的主子出来纷纷施礼。
王瑾仪认了认两个人,记住了,父亲的长随叫王丙,非王家本家,是爹爹小时候买进府的家仆。
哥哥的小厮叫王东,是随主家姓。是三叔出门游学时,收养的逃难孤儿。
听说三叔当年路遇旱灾,百姓逃难,有太多孤儿,如果无人伸出援手,都将性命难保。
他走一路,收了一路,最后收了200多个孩子, 太小的养在山上,年纪大一点的送回家来做家仆,也有跟着他做随从的。
他把出版第一本游记的钱,从家中提走,买了两座山,开山建农庄,听说干的很不错。
好像三叔身边没有管事,还从琅琊王氏要了几个管事。然后,自己就又满世界地,跑着游学去了。
王瑾仪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还特意问了母亲,这座山美吗?母亲说,无关美丑,只是为了养这些孤儿。
听说这座山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花果山。
现在王瑾仪的心,已飞出了垂花二门。那叫一个欢快,四下环视了一圈发现前院几乎没有任何造景,除了甬道、回廊,就是一片错落有致的树木。
前院不养花卉,看起来清静优雅。
回廊直通正堂,正堂看起来方正大气,古朴而沉稳。正堂前的廊柱上,有两块抱匾。左右分别写着:耕读传家源,诗书继世长。
字迹开合有力,卓然俊美。看起来就功力非凡。
沿着青灰色的条石铺成的甬道,穿过曲折的掩映树林。
一家人穿过前院的月洞门,绕到西侧院,顺着甬道出了院门,远远见半开的门外,有几辆马车早已停好。
待一家人都上了马车,听着马蹄“哒哒哒”的响起,王瑾仪挑着车帘,便见马车穿过院墙形成的夹道进入主街。
马车穿街过巷,越走人越多,人声嘈杂,两侧开始有各种店铺,不断有各种马车和行人从车窗前闪过。
母亲提醒两个孩子,:
“一会儿到了祖父借给我们的院子,无论好坏,不可以抱怨,更不许乱跑,要跟紧大人。”
然后看着哥哥王文栋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