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鼎卦的综卦是革卦

周易综卦哲学 ai重歌 2046 字 3个月前

鼎革之道深且玄,稳定变革相牵连。鼎如山岳坚,革除旧弊难。

阴阳互转换,动静岁月绵。规律自然显,新篇展眼前。

《清平乐·鼎革之悟》

周易智慧,鼎革蕴真谛。江山鼎定稳如砥,革旧迎新无畏。

阴阳燮理乾坤,动静融合妙音。世事皆有定数,鼎革共谱佳音。

以下是对这些词牌名作品的诠释:

《沁园春·鼎革颂》:这首词描述了《周易》中鼎革之道的光辉与奇妙,强调了鼎卦所象征的稳定和革卦所代表的变革相互依存。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要顺应趋势,勇于创新,共同谱写辉煌的新篇章,展现了对鼎革之道的赞颂和对未来的期许。

《菩萨蛮·鼎革赞》:此词表达了鼎革之道的深奥与玄妙,鼎卦带来的稳定如同山岳般坚固,革除旧弊需要勇气。同时,也指出了阴阳的转换和动静的和谐,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后展现在眼前的是不断开拓的新景象。

《清平乐·鼎革之悟》:该词阐述了《周易》的智慧中鼎革的真谛,强调了稳定江山和勇敢革新的重要性。阴阳的协调和动静的融合体现了其中的美妙,而世事的规律也让我们明白鼎革的意义,共同谱写美好的乐章。

以下是一些与鼎革相关的历史经典典故:

鼎革的含义

“鼎革”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改朝换代。鼎在三代之际是传国重宝、国家政权的象征。《周易·杂卦》中提到“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为“鼎革”赋予了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的意义。所以鼎革既包含了推翻旧王朝的“革”的动作,又有建立新王朝的“鼎”的新立之意。

历史典故

汤武革命:这是鼎革相关的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典故。商汤伐桀,建立了商朝;周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商汤和周武王的行为被称为“革命”,即变革天命。《象传说》赞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使得商朝统治岌岌可危;而周武王重用贤臣,修明内政,在时机成熟时发动了对商朝的战争,最终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这一事件成为了后世改朝换代、推行重大变革的典范。

秦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国力日益强盛。秦始皇嬴政亲政后,积极谋划统一六国的大业。他重用李斯、王翦等文臣武将,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实现了一次重大的鼎革。

魏晋禅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北方。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皇位,建立了魏国,标志着汉朝的正式结束和曹魏政权的建立。这是一次和平的政权交接,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次改朝换代的鼎革。

隋唐更替:隋朝在隋文帝杨坚的统治下曾出现过“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但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贵族势力也趁机起兵反抗。在众多起义军中,李渊父子领导的势力逐渐壮大。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逐步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隋唐更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玄武门之变与鼎卦的关联(一种解读):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皇宫的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伏兵,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皇位传给他。从鼎卦的角度来解读,鼎卦有革故鼎新、鼎立新朝之意。李世民通过这次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走向繁荣昌盛,可被视为一种新的局面的建立,与鼎卦所蕴含的意义有一定的契合之处,但这种解读属于后人的一种附会。

子贡游说与鼎革之谋:公元前482年,齐国陈恒为相,齐简公推荐国书为大将,领兵千乘进驻汶水之上,待命进攻鲁国。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为救鲁国,先后游说齐国的陈恒、吴国的夫差。他利用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陈恒、夫差的心理状态,巧妙地将即将烧到鲁国的战火引开,反而挑起了吴、齐之间的战争。虽然子贡的行为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改朝换代的鼎革,但他的这种策略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国的局势和力量对比,具有类似鼎革的效果,即打破旧的格局,建立新的局面。

彭越助汉与革卦之变: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刘邦战败时彭越占得革卦,于是改变战术,以游击之法攻击项羽后方,在梁地断绝项羽粮道,缓解了刘邦之危。这里彭越根据革卦所代表的变革之意,调整战略,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功劳,也体现了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变革和调整的重要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