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他像其余人一样,无脑地为永安帝唱赞歌,打死他也办不到。
若说永安帝真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功绩,他捏着鼻子写几篇文章歌功颂德倒也罢了。
可如今,不过是东南沿海抗倭一事取得了一些小进展。
小主,
此事,可以说功在将领决策指挥,也可以说功在军士浴血奋战,唯独跟遥在数千里之外的帝王没有太大关系。
如今,这些人,竟是要抹除将领和士兵们的功劳,将胜利归功于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进而说这是帝王贤明的功劳,实在是荒天下之大谬!
他如今还不知道那位神灵是真的人前显圣,更不知道那神灵到底是何人。
只以为神灵之说,是永安帝君臣为了摆脱天灾带来的骂名,特意编排出来的。
于是,一心为郑元乃这位心底纯善的将领所不值,也为永安帝此等行径所不齿!
这么多年来,他始终无法容忍自己曲意逢迎,助纣为虐。
“陛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天下万民便会自发赞颂陛下贤德,根本无需朝廷刻意宣扬。”
淞沪大捷,应当厚赏将领与士兵,以激励天下将领再接再厉,而不是以帝王之身,与臣民抢功。
当然,这些话他还是强忍着没说,否则只会牵连到淞沪将兵。
然而,即使他已经尽可能委婉,大权在握多年的永安帝还是容不得这等忤逆。
永安帝居高临下地盯着他,眼中尽是阴霾。
曾经,他很看重袁松伯的才能,也看重其太后党魁首的名头,几次三番邀他入朝为官。
礼部尚书只是一个考验。
袁松伯若是识时务,他定会将其放到户部或者吏部这等更有实权的地方,叫他重新大权在握,风光无两。
然而,这老匹夫丝毫没有领会他的苦心,一再恃才傲物忤逆他。
如今,他早不是十几年前那般无人可用的境地了。
他掌控天下,无数英才等着他垂青,又岂会再缺一个袁松伯!
这老匹夫既然不识抬举,他也自然不会再给他脸面。
片刻后,永安帝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看来,袁爱卿先前说得没错,你确实年老力衰,无法胜任一部尚书这等枢要之职了。”
这是曾经袁松伯推辞入朝为官的托词,如今被永安帝原封不动地扔了回来。
“一次两次,无法完成应尽职责,朕可以宽恕你,但长此以往,只怕误国误民。”
看着袁松伯满脸错愕的样子,永安帝心中无比畅快,高高在上地说出终结一代风云名臣仕途的话语:
“袁爱卿,你告老还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