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文忙的脚不沾地,如今县里的粮价下去了,大家伙心里踏实,也乐意掏点钱来买点其他东西。
“这菜鲜亮,刚从地里摘的吧?”
“大娘眼力好,刚送过来的。”
年纪大的大娘大婶有经验,摸摸菜叶就晓得是不是新鲜货,虽然东西好,价钱也不贵,但还是习惯性的砍价,“便宜些,三文钱两捆。”
“大娘,不贵了,都是洗了泥的,一捆就两文钱,够一大家子人吃了。”
大娘挑挑拣拣拿了三捆,“这韭菜都有点老了,便宜点给,三捆五文钱了。”
店里的东西都有数在,吴孝文可不敢随便便宜,便指向旁边装缸豆的筐子,“大娘,真的便宜不了,菜地本来就难伺候,又费时间又费肥。这样吧,你买的多,我给些缸豆做搭头。”
大娘有点不乐意,但也懒的再去集市上转,就伸手拿了一大把,估计得有个半斤,带回家又能炒一盘菜了。
除了韭菜,还有松菜、豇豆、茄子、豆芽、辣子、倭瓜、芋头、莲藕等,东西虽然多,但一个时辰就能卖完。
尤其是刚出的豇豆,又嫩又便宜,一文钱一斤,可以吃两顿,还有许多人买了回家腌咸菜、晒干菜。
也有些人会特意再等一个月,那个时候市面上的豇豆多,一文钱可以买两斤。
赵大郎把鸡蛋和稻席搬进屋,等吴孝文记了账,才和许灵桃去城里买东西。
街上的小贩又多了起来,卖吃食用物的应有尽有,还有很多其他县里的人,进城买粮的时候顺便把自家的东西带来卖一下,因此很是热闹。
许灵桃都已经一年多没进过城了,大狸在肚子里的时候不方便,等孩子抱在手上更不方便,如今月份大了,能吃些辅食离开人,许灵桃才敢进城,她拿着荷叶包的饼吃,嘴里含糊道:“蓉宝秋节说城里不好玩。”
“是不好玩。”赵大郎虽然没来,但从平日里的人流也能猜出一二,“街上都没什么人,铺子也关了不少,就连三婶都关了一个多月。”
粮食涨价,吃食铺子也跟着涨价,一个馒头要两三文钱,普通人家谁舍得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