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科长深情地望向身旁的小姨:“荷荣,你觉得这般安排可好?” 小姨双颊绯红,娇羞地点点头,嘴角上扬,满是幸福的笑意。小姨的眼神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仿佛找到了一生的依靠。
三姨与母亲帮忙布置婚房,母亲踏入新房,望着那崭新的砖房,不禁呆立当场。三姨轻拍母亲的肩膀:“姐姐,你这是怎么了?” 三姨的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
母亲揉了揉双眼,感慨万千:“时光飞逝啊,往昔我们姐妹在一个炕上嬉笑打闹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小妹都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瞧瞧她这条件,可比我们当初好太多啦。”
母亲的眼神中满是回忆和感慨,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三姨却没那般多愁善感:“莫要想那些过往,咱们的日子总归是越过越好的。” 三姨的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母亲陷入回忆,缓缓说道:“想当年,五十年代结婚,简简单单,两个铺盖卷凑一块儿,便算是成家。六十年代,婚礼低调朴素,那时结婚,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一个暖瓶,总价不过十五元,收到的彩礼也多是些日常用品。
瞧瞧小妹如今,样样俱全,三姨不禁感叹,往后的日子定会更加美好。只可惜咱们没赶上这好时候。” 母亲的眼神中满是羡慕和感慨,仿佛在为小姨感到高兴。
说完,三姨与母亲将小姨从老家带来的工艺品花瓶、典雅的台式灯、精美的刺绣窗帘、台布、门帘等悉心布置妥当。这些物件独具匠心,让人眼前一亮,显得高雅而又新潮。
姐妹俩巧手剪裁彩纸,制作出精美的拉花,对角悬挂于房间的四角。桌上摆着两盘甜蜜的喜糖和几盒香烟,众人欢歌笑语,举办了一场温馨的联欢会。
两位新人分享恋爱的点点滴滴,小姨夫滔滔不绝,将追求小姨的过程讲述得绘声绘色。他爽朗地笑道:“我追求媳妇的经历啊,就不多言了,她呀,一直都是被动接受,就不必细说了。往后啊,你们的孩子可以听听她那专业的知识课程。”
小姨夫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小姨的爱意。
崔科长举办婚礼时,他的领导王处长亲自操持。王主持人接过话头,高声说道:“下面有请主管安全工作的公司副总担任证婚人。” 张副总稳步向前,郑重地拿出结婚证,宣读了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
宣读完毕,将结婚证小心翼翼地交予小姨和小姨夫,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铭记这一天。要互敬互爱,携手走来,成为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往后的日子里,定要相互信任我,相互支持支。”
到场的来宾、老乡、同事、亲朋纷纷鼓掌,众人齐声合唱一首祝福的歌曲。
仪式圆满结束,小姨夫盛情邀请领导、同事、娘家人,摆上三桌丰盛的酒席,与邻里一同欢庆这大喜的日子。婚礼当日,同事们纷纷送上祝福,有的送来毛巾,有的送来暖瓶。
小姨夫则花费五元钱购置了糖、瓜子、花生,精心准备了三桌丰盛的酒席,款待前来祝贺的同事,这般规格,在当时已属上乘。小姨夫为此花费了大约三个月的工资,婚后更是为此背负了半年的债务。
新婚燕尔,家中的财政大权便落入小姨手中,小姨夫虽心有不舍,却也咬牙同意。倒并非他不愿放手,实乃答应借的钱款需在两个月内归还。小姨满心欢喜,自己当家做主,有个听话又贴心的丈夫,倒也不错,只盼他能永远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然而,意外却在这时发生了。小姨夫的一个朋友突然找上门来,说之前借给他的钱有急用,希望他能尽快归还。小姨夫面露难色,他本以为可以慢慢还这笔钱,没想到朋友这么着急。小姨得知此事后,心中涌起一股不满。她觉得小姨夫在借钱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后果,现在却让她来承担这份压力。
“你怎么能这么草率地借钱呢?现在我们刚结婚,就有这么大的压力。” 小姨的脸色阴沉下来,眼神中充满了责备。
小姨夫连忙解释道:“我也是想让我们的婚礼更体面一些,没想到他会这么急着要钱。”
“那你现在怎么办?我们哪有那么多钱还给他?” 小姨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语气中透露出焦虑。
小姨夫沉默了片刻,说道:“我会想办法的,你别担心。”
可是小姨怎么能不担心呢?她开始对小姨夫的行为产生了怀疑,觉得他不够稳重,不能为家庭的未来考虑。而小姨夫也觉得小姨不理解他,心中充满了委屈。
矛盾在两人之间不断升级,小姨对小姨夫的不信任和防范也越来越强烈。她开始仔细检查家里的每一笔开支,对小姨夫的行踪也格外关注。小姨夫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心中的不满也逐渐积累。
这个意外事件让他们的婚姻陷入了危机,他们该如何化解矛盾,重新找回曾经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