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瑶瑶说着话,眼神不自觉地穿过刘禅肩头,向他身后张望。刘禅心知对方在找啥,咳嗽一声道:“咳!大哥没来,他在江陵带兵。”
心事被对方揭穿,沙瑶瑶也不怎么脸红,只是表情有些失望,撅起嘴说:“无妨!这里忙完我再找他。”
刘禅便让傅灿安排五溪蛮工作队的食宿,自己则陪同沙瑶瑶去找师姐。一则交接灵神散,二则让沙瑶瑶在医馆住下。她和静怡年纪相仿,都是小姑娘,住这里比住营地方便。
安顿好沙大小姐,公子禅马不停蹄赶回县衙找到向朗。五溪蛮的人来了,秋收便得抓紧,好腾出人手跟工作队一起开荒,尽早弄块新田出来。
向朗也正要来找刘禅。这十来天向督使没干别的,就只忙着连哄带吓地动员三县的所有公务员和部队领导配合政策了。这可不是下个命令就能办到的,观念这东西根深蒂固,靠强迫只能让人口服,怎能让人心服呢?
易山易、易俗难,向朗的困难并不比公子禅少多少。
为了这事,向督使把三县主要领导集中在一起开了三天的会,首先统一他们的思想。为了做工作,老向可是把诸葛军师躬耕于南阳的事迹都搬上教科书了。
鼓励农桑,那是国策;助农增产,那是光荣。
画完了饼,再把胡萝卜和大棒端出来。帮扶秋收办得好,记为政绩直接呈报长史府,另有经济奖励;办砸了,也直接呈报长史府,革职查办。
一套组合拳打完,三县的地头蛇们全认了栽。甭管情不情愿,反正没人敢顶风作案。这准备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如今稻子也熟了,万事俱备,啥风也不欠,向朗便来请示开工。
“收!”
公子禅很干脆,啥细节都不问,就回了一个字。他了解向朗,没把握是不会跑来请战的。向督使望着公子那一副“你办事我放心”的表情,心里既感激又惶恐。回去再把工作方案拿出来,抓来杨戏仔仔细细又筛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了才敢发出公函,下令各县开始秋收。
醴陵、茶陵、攸,这三县的农人世代耕种,祖祖辈辈待在地里,可从来也没见过眼前这光景。
官爷、军爷,这些平素里仰着头都见不到的人物,统统跑到地里来了。有的裹袖赤足帮着收割、有的端杯递水助人消渴、有的推车运稛送去脱粒。干着干着一身臭汗,也学农人般擎着草帽拎着衣领使劲扇乎,口中还一口一个牛地吹着。
这哪儿还像个官啊?简直就是咱农民本民么!
三县的官员们也没想到,只是穿着农装干了趟农活,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却已是天壤之别。从前那恭敬之下的冷淡忽然没了,以前的大声呵斥还不如现在一个“请”字好使。
原来糙人并非真的糙,他们一样明是非、识道理,谁好谁恶心里明镜一般。
庄稼人的世界就是这么单纯,你给他灰暗,他给你阴霾;你赠他颜色,他还你彩虹。
——
“主人!那些人从早上干到现在,一点儿要歇的意思都没有。那帮农夫也跟他们混熟了,有说有笑的,饭都吃在一起。”
“知道了,继续盯着。”
“诺。”
仆人恭敬地回答一声,退了下去。只留下厅室里三个锦帽貂裘的男子围炉而坐、焚香煮酒。
这是溪头村黄宅、全县首富的宅院。宽敞的大厅装饰得极具奢华,梓木制成的地板纹理清晰,打理得光亮剔透、一尘不染。两侧墙壁用青砖砌成,内侧刷成红底金框,嵌刻几块大理石板,上面挂满了字画。雕梁画栋是基础设施,楠木门窗是标准配置。窗户以白绫蒙制,既透光又保温。案牍用紫檀造就,既稳重又雅致。
屋顶的四方悬着铜灯,壁柱上雕着烛台。铺的是兽皮制的软垫,挂的是毛毯做的房帘。屋内正中支着一架铜炉,内里烧着炭火,为空旷的大厅增加许多温度。旁边是座精美的博山炉,里面正焚烧着檀香,让整个空间绕满了香气。
“黄公,您老见多识广,督使大人这回使得是什么招数?”
下首那位四十来岁的小胡子冲主位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举了举杯,问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