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得开会讨论。
贾诩已是首席智囊,再次被第一个问及。先生操着他那标志性的波澜不惊的表情,细声作答:“丞相整顿大军,自潼关转战于此,东西数千里,耗时一年有余。今复夺合肥,中原无忧,只宜重兵坚守,不可轻出。孙权屡败,士气已尽。现屯兵于濡须,不过虚张声势,其主力不久必回江东;至于樊城,乃刘备之疑兵,不足为虑。”
贾诩的意见获得一致赞同。打了一整年的仗,部队的确是打不动了。况且吴军守着濡须口,就跟刘备守着襄阳一样,只有出动水军才能挫动。可这水军你让曹丞相上哪给他变出来?
这根本就不是想不想打的问题,而是压根就打不成。
曹操思虑片刻,心虽不甘,却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命张辽统兵一万驻守合肥,曹仁统兵一万驻守六安。李典驻店埠,乐进驻元疃。四支人马互为呼应,以防东吴进犯。其余各部移师宛城,听候调度。令徐晃都督樊城,迁文聘于石阳(今武汉黄陂)、满宠于安陆(今汉川),以防孙刘跨江突袭。”
“诺!”
——
曹军撤了!曹军真的撤了!
除了留下三万精锐镇守合肥,其余大军皆已调回。
得知这个消息,在濡须口的孙权总算把心放回到了肚子里。说实话,他的境况也不乐观,张昭隔几日便来信催促,抱怨消耗甚巨,要求早日停战,否则老头就要撂挑子归隐了。
吴军又等了三天,一遍遍反复派出探子核实消息。完全确认后才留下吕蒙甘宁,又派鲁肃移师芜湖以为后应,其余大军则班师回京口休整。
东线硝烟散尽,西边也就没必要硬挺了。刘备本来就是配合孙权搞牵制,现在孙权都跑了,他还闹个什么劲儿?遂下令各部队归建,重新回到正常状态。
合肥、襄阳、潼关,乱了许久的世界渐渐恢复平静,一场声势浩大的倒曹运动缓缓落下了帷幕。局势趋于和缓之际,忽然又冒出一位大哥,再次玩了一把心跳,吸引一大波眼球。
这个人当然不是刘禅(嘿嘿,失望吧?),而是在江夏待机的魏延魏文长。
收到撤军的命令,魏延便对着地图陷入深深的思考。邓忠卓膺不敢多问,只好瞪着眼闷声不语。
思虑良久,魏将军喃喃道:“却是个机会。”
邓忠不解,低声追问:“将军何意?”
魏延轻轻抬了抬嘴角,指着地图道:“曹操设重兵于合肥、樊城,又将文聘调至石阳,沿江布防,旨在休战。今贼军余力已尽,人心思归,焉得不松懈?趁文聘还在路上,我等趁夜渡过江北,偷袭石阳守军,抢一分算一分,烧一寸是一寸,杀一个少一个。然后再回转公安,岂不痛快?”
邓忠、卓膺闻言,愣了半晌。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得不佩服魏延的胆量。违抗军令、偷袭敌营,这都是掉脑袋的事。即便成功了也很可能被安个阵前抗命的罪名拉去斩首;万一出了纰漏,那更是罪加一等死定了。这等费力不讨好的事,亏他想得出来。
“将军,怕不得先请示主公?”卓膺很坦率,用疑问句表达出否定句的效果。
魏延点点头,又摆摆手:“来不及了。文聘必已在半路,稍一迟疑,待他赶到军营,便再无机会。”
“但——,擅自行动,只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