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英姐,外面这么冷,你怎么过来了。
快进去坐炕上暖暖。”,打开院门,看到外面的张桂英,刘婧雪连忙打招呼。
“小雪,我就不进去了。
我来是跟你说一声,附近有个生产队,梨特别好。
明天咱们队里有不少人准备一起过去换一些,回来做冻梨。
你明天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
“做冻梨?”
张桂英解释,“对,就是做冻梨。
冬天不是天天坐坐炕上,上火,吃点冻梨好降火。”
刘婧雪只是听过冻梨,还真没吃过。
她对冻梨很感兴趣,便赶紧点头表示要一起去。
“那你明天早点背着背篓去我家,我们一起出发。”
张桂英又嘱咐,“咱们一般都是用东西换梨,没有东西也可以用钱。”
第二天一早,刘婧雪拿了两包红糖、两包白糖,又一前一后背一两个背篓,来到大队长家,发现已经有不少人在那等着了。
不但有不少的村民,知青点的新老知青,除了休假的那三人,其他人都到了。
人都到齐后,大伙便一起向那村子走。
这两天天气不错,没有下雪,但路上的积雪没有全化,有点打滑。
好在大家的靴子都是特意做的防滑的,但没出现过摔跤的情况。
到了那村子,素芬婶领着大伙熟门熟路地去了他们大队的仓库。
也就是开始换的时候,刘婧雪感受到了东北这边的人对于冻梨的喜爱。
村民们平时都是很节省的,除非必要的生活用品,其它的都是能省则省。
可就是这样一群节省的村民,换起冻梨来,像是白捡的,不用花钱一样,至少是一百斤起步,有的甚至换两三百斤。
看着刘婧雪那目瞪口呆的样子,一旁的大娘笑着解释道,
“在咱们这,冬天的时候,不管是待客,还是走人情,这冻梨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一大家子,那么多口人呢,一人一个可就是几斤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