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人各自为政。
问题的源头来自镇党委班子。书记与镇长不和,这在芙蓉镇是公开的秘密。
尽管他们是儿女亲家,却互相看不顺眼。
在镇书记马原看来,他是镇党委一把手。全镇的事务,就该他一个人说了算。
而在镇长廖儒先看来,马原这种家长作风,完全与组织原则背道而驰。
马原对全镇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插手过问。而廖儒先非常反感马原的这种工作态度。本来该镇政府管辖的事务,马原一插手,事情便会乱成一锅粥。
两个人因为工作,当着全镇干部的面吵过。
正因为上面不和,下面的群众也就有样学样,谁也不买谁的账。
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湘水河里网箱放养鱼的事。
芙蓉镇地势奇特。整个镇差不多都是沿着湘水河布局。全镇距离湘水河最远的人家,也不过一公里。
湘水河流经芙蓉镇时,水流平缓。河流呈一个弧形,芙蓉镇恰好就处在弧的正中间。由于地形奇特,此段河水里的浮生物特别丰富,最适合网箱养殖。
廖儒先就是看中了芙蓉镇的湘水河的优势,他提出来集中资源,走一条合作化的路子。
他要求在湘水河里搞养殖的人户,全部集中到一起,走共同养殖的道路。
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马原的坚决否决。
芙蓉镇在湘水河里搞养殖,是祖上留下来的传统。因为每家每户的实力不一样,因此在湘水河里的养殖规模也不一样。
从古至今,每年都要发生为争夺网箱安置点而大打出手的事。多年前,曾发生过村民斗殴,导致落水身亡的大事故。
到了现在,湘水河里养殖的人家,出现了典型的差别。
经济实力雄厚,家族势力强大的人家,占据了河流当中最好的河段。家族势力弱,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人家,被逐渐排挤到边边角角。
马原的理由,这本来就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被竞争淘汰的人,注定不适合在湘水河里讨饭吃。
芙蓉镇曾有人向县里举报芙蓉镇出了“河霸”。并且直接将矛头指向镇党委书记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