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想孩子

想到自己两个宝贝大孙女要走,韩玉兰就带着吴妈去买了好多菜和肉,想着给孙女吃顿好的。忙忙活活一下午,准备了一大桌菜,小媛芷惊的嘴张老大,问韩玉兰:“奶奶这是过年了吗?”韩玉兰哭笑不得:“奶奶给你们做的好吃的,你去了京城会不会想奶奶?”小媛芷点头:“会想,想爷爷奶奶。”之前在房间里被姐姐教育了一顿,知道如果说不想奶奶的话她会伤心的,小家伙也不想要奶奶不伤心,便说想奶奶,哪怕她现在一点都不想。

京城,夏荣听到妹妹要接自己两个外甥女,便提到:“把我闺女也接来吧,我也想我闺女了。”夏凉笑着打趣:“怎么,只想我大侄女,我不想我大侄儿啊?”夏荣听到自己儿子,忍不住扶额,做出一副头疼的样子:“那个臭小子,简直是太坏了,一天打他三顿都不嫌少。”夏凉笑了:“小孩子顽皮一点很正常的,把他接来玩几天,等快开学了又送回去。”夏荣只能点头,虽说是有点烦那小子,但是好长时间不见,还有点想他是怎么回事。

就这样,夏凉又给韩玉兰打去电话,让陈艳玲和田龙辉到的时候顺便回县城去接一下自己的侄子侄女,韩玉兰连连说好,毕竟这样自己两个大孙女又可以在家多待几天了。在陈艳玲田龙辉到顾家的时候,韩玉兰又跟夏凉打了电话,夏凉在电话里交代两人去县城接自己的侄子侄女,又问她们经费还够不够,要是不够先开口,自己让婆婆 给她们拿,两人到够了的,这次出门给了她们五百块钱,除了火车票就是吃饭和住招待所,但是突然要回县城夏凉怕不够,便提了一嘴,陈艳玲道:“够了的,夏同志这笔钱还有的剩。”夏凉知道两人都是节省惯了的,便道:“该吃吃该喝喝,只要把我闺女和侄子侄女安全带回来,钱不是问题。”两人应好,便挂了电话,朝着县城去了。

俩人经过两天的奔波,又来到了县城,敲响夏家的大门,现在周晓慧也下岗在家呆着,每天就是洗衣做饭的,门也不想出,刚下岗那几天,赵丹香见儿媳妇心情不好,家里说话都不敢大小声,气氛都变的特别沉重,两个小家伙也看出妈妈不对劲,都不敢出去调皮捣蛋了,但是缓过来之后,周晓慧就打起精神来了,毕竟丈夫还能赚钱,家里也不差那仨瓜俩枣的,大不了跟着小姑子去做生意,这不这几天就开始自己做饭洗衣服了,婆婆想做她还不让,陈艳玲和田龙辉敲门的时候,她正在院子里喂鸡,嘴里一边喊着,一边把碎玉米放下:“谁啊?”起身去到门口,把门打开看到是两个陌生的男女,便问道:“你们找谁?”陈艳玲先开口道:“请问这里是夏荣同志家吗?”周晓慧听到丈夫的名字,便点头:“是的,你们是找他有什么事吗?他现在不在家。”陈艳玲笑着道:“是这样的嫂子,夏凉同志委托我们来省城接她的一对闺女,夏荣同志知道了也说想念自己孩子了,让我们一道给带到京城去。”周晓慧不疑有他,直接带着两人进去喝茶,毕竟人家能说出自己丈夫小姑子的名字,还有小姑子的两个女儿,也不可能是骗人的。留两人在家吃晚饭,住一个晚上,准备着第二天出发,夏荣的小儿子回来的时候,浑身都是湿的,这一看就是去河里捞鱼去了,气的周晓慧拿着棍子追着他打,夏煜璇哪里肯老老实实站着让他妈打,围着院子转圈圈,他妈还追不上他,周晓慧被气个半死,扔下手中的棍子骂道:“我不管你了,你爸让你来接你到京城,让你爸教育你去吧。”说着转身进了堂屋,夏煜璇看到自己妈妈不追自己,也就不跑了,在那里做着鬼脸,赵丹香见了忍不住瞪了他两眼,骂道:“你个混小子,一天天的不听话,就知道气你妈,早晚你爹得收拾你。”说着也不理孙子进了厨房。但是年纪不大的夏煜璇小朋友怎么可能老实听话,现在正是调皮的年纪,但听到要去京城还是很高兴的,之前放假的时候,姑姑带着他去过几次,在姑姑家住了一段时间。

第二天,陈艳玲和田龙辉带着夏心姌和夏煜璇两个小孩去了省城,又在省城接上顾允熹和顾媛芷两个小朋友,韩玉兰和顾卫国一直送着他们到火车站,恋恋不舍的送走两个孙女,韩玉兰眼泪都流出来了,顾卫国虽说没有哭,但眼睛也是泛红的,扶着老伴道:“要不了多久不是又回来了嘛,再说了,等我们假期不也可以去看她们。”这话不知道是安慰韩玉兰还是安慰他自己。

一路上,陈艳玲和田龙辉都要碎了,他们只以为是接几个小孩,这样简单轻松的任务不要太好完成哦,五百块钱夏凉说给她们做经费,不够可以报销,多的就是她们的,想着这次可以多赚一点寄回家,高高兴兴的出发了,谁料到这几个小孩能那么吵,两人感觉回去得到医院看一下耳朵,怕以后都听不到声音了,还好当时夏凉考虑的周到,给她们买的是卧铺票,就她们几个刚好一间,要是有别人在,怕是早就发火了。

夏煜璇道:“我前天跟我朋友到河里面捞起来一只王八。”那高高扬起的下巴,还有那掩饰不住的上扬唇角,都宣示着这个小家伙有多么骄傲,允熹和媛芷都没有下过河,哪里知道河里面有什么,小媛芷就问道:“是王八蛋的那个王八吗?”夏煜璇想了想他也不知道,但是又不能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样可是很没面子的,便点头道:“没错,就是那个。”小媛芷又接着问了:“那哥哥你捡到王八蛋了吗?”煜璇小朋友吹牛不打草稿:“当然捡到了,还捡到好几个呢。”一旁的陈艳玲,田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