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吧,那充满异域风情又略带滑稽腔调的英语,或许会让初来乍到的人们感到既新奇又让人无所适从呢。
言归正传!
也正是因为东洲大陆的国家没有推行标准官话,所以各地的百姓们才会从出生起,从小学习的,平日里所使用的皆是各自家乡那独具特色的方言土语。
受此影响,这个时代的戏曲表演者们在登台献艺时,自然而然地便会运用本地方言土语来进行演绎。
而在戏曲表演时,用这种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方言土语来表演,无疑会给戏曲的传播带来了巨大障碍。
别说外地人对于来自其他地区的戏曲往往是既听不明白台词含义,又难以理解剧情走向了;就连几十里路之外的另外一个村庄的百姓,都听不懂那些戏曲演员到底是在说些什么。
在这种客观条件下,想要使戏曲实现广泛传播并得以发扬光大,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陈琦所新编、新排以及新演的戏曲,完完全全是按照前世京剧的那种高度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与精湛的表演技巧,一比一复刻出来的。
不仅如此,他还对演员们的舞台走位,语言表达及台词运用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甚至就连演员们的眼神,要怎么看,往哪看,都没有落下;他所制定的详尽到极致的规范,几乎是断绝了演员们任何自由发挥的余地。
陈琦这么做,并不是说他蛮横霸道,故意欺压那些戏曲演员。
无论是在前世还是今生,陈琦都一直坚定地信奉着这样一个真理:任何一门艺术若想蓬勃发展并广泛传播开来,首先必须要先传承好其传统的精髓。
只有当艺人真正掌握了这些传统技艺,并对它们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后,才能够去思考如何让演员们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风格,从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人特色且能不断衍生出新形式的艺术成果来。
那种带有鲜明个人特色且能不断衍生出新形式的艺术成果来的表演形式,就被称作‘流派’。
戏曲中的旦角领域便有着赫赫有名的四大艺术流派——梅派、尚派、程派以及荀派。
每一派都拥有各自独特的表演风格与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同样地,在生角方面也存在着四大流派,分别是高派、言派、余派和马派。
这些流派各具千秋,通过演员们精湛的演绎得以传承至今。
此外,净角亦有备受瞩目的四大流派,即金派、郝派、侯派和裘派等。
这些流派以其独具匠心的表演技巧和舞台呈现方式,成为了京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值得一提的是,前世的京剧流派最初崭露头角于清朝光绪年间。
而那位率先开创出具备独特个人风格之京剧流派的先驱者,正是大名鼎鼎的谭鑫培先生。